人字,虽只一撇一捺,却有正、草、行很多写法。做人也是如此,有很多选择。
面对高位截瘫11年的丈夫、年幼的儿女、年迈的公婆,溆浦县黄茅园镇高桥村的张爱群作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书写着一个催人泪下的女人故事。人们说她伟大,她却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守住了做人的底线。”
不管内心多苦,不放弃妻子和母亲的责任
1996年8月4日的晴天霹雳,张爱群永远记得。那天,丈夫费世稳从11米高的电杆上摔下,12脊椎骨粉碎性骨折、高位截瘫!心痛欲绝的她,强打精神,撑起这个家。丈夫住院,她片刻不离左右,端屎接尿,丈夫大便解不出来,她就用手指一点一点抠出来。为治病,她背起丈夫辗转冷水江、绥宁、辰溪等地求医问药。一次天黑后误进深山老林,只能睡在树下,第二天醒来,竟发现一条剧毒银环蛇蜷缩在脚边。村民夏慧玲谈起她不由钦佩:“11年来,照顾丈夫,养育儿女,服侍公婆,都是她一个人承担。犁田打耙,砍柴耕种,这些男人干的活也落在她身上。”
有时她也动过离去的念头,特别是在丈夫发脾气、公婆说她“八字”克夫的时候。乡邻有的劝她不要守活寡了,有亲戚还给她介绍广州的工作。听到消息的女儿哭得和泪人一样:“妈妈,你别走,你走了,爸爸和我们怎么办啊!”女儿的话,让她打消了出去的想法。多次到她家看望的县纪委书记钟丽萍深有感触地说,她做的事,在平凡中透着伟大,我可能做不到,我也要向她学习。
不管个人得失,始终将村里工作放在第一位
村民杨爱香一直记得张爱群的好。6年前的冬天,正是张爱群冒着鹅毛大雪,抬着全身三度浮肿、高危难产的她走了十多里山路送到医院。“多亏张大姐救了我们母子的命!”担任村上妇女主任、计生专干的张爱群,为了不耽误村上工作,农忙时都是借着月光去挖地,有时直到凌晨3时才回家。为搞好计生工作,她咬牙挤出钱装上电话,每月电话费就达百余元。母亲多次劝她停机省钱,她总是说:“我的工作离不开它。”
担任村里出纳的时候,她管着村里50多万元资金,尽管家里丈夫治病欠别人10多万元,她从没有挪用过一分钱。为了避免公款和私款混在一起,她是用布将公款一层层包好,单独放在盒子里。哪怕有时家里买盐的钱都没有了,也不会暂借村里的钱周转一下。
不管困难多大,不给组织添麻烦
丈夫的住院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大笔钱。到哪里筹钱为丈夫治疗?别人不愿要的地,张爱群都揽下来,种上金银花,栽上辣椒等蔬菜,拿到集市上换钱。家里一年养几头肥猪,自己舍不得吃几斤肉,全拿去卖掉,给丈夫治病。就是亲友送来的东西,她也留着,能卖的就卖了换钱,给丈夫做药费。
有人为她打抱不平:“你丈夫是为村里架线受的伤,村里只给那么一点钱,你怎么不去告状?”她说:“我们一家已经得到了社会很多的关爱。而且我是一名党员,不会给党抹黑,不会给组织添麻烦。”多次被县、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她,清晰记得:丈夫刚摔伤的日子,乡亲们一家一户捐款,仅送到医院的药费就有8700元;为圆女儿的大学梦,溆浦县委书记周辉、县长梁永泉多次过问;农忙时节,邻居争着帮忙做重体力农活……
图为张爱群在举行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报告会上讲述面对高位截瘫11年的丈夫、年幼的儿女、年迈的公婆,自己风雨无阻,不畏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守住做人底线的感人事迹。事迹引人深思,感人肺腑。 邓太平摄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卫国 陈淦璋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