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心系乡民处处情——记溆浦县人大代表、小横垅乡党委书记舒方友
2008-10-26 12:52:00 字号:
 
  
     金秋十月,我们来到小横垅乡釆风,不少村民向我们讲起了乡党委书记舒方友亲民爱民富民,情系乡村,心挂乡民的感人事迹。我们从乡民讲的“流水”故事里,摘取了舒方友在小横垅乡工作生活中的几个片段。
                  
              解疑难遗留症  修通致富路
    旁山村与辰溪县的罗子山乡相邻,瑶族居住村,海泼1000多米,属高寒地区,祖祖辈辈靠肩旁挑上挑下。为了拉通旁山村的公路,乡党委乡政府多次向上级申请资金,通过村民的艰苦奋战,终于修通了旁山村到乡政府连接省道的8公里公路,弯延曲折的乡村道,农药化肥生活物资四个轮子一滚上了山,山上农副产品顺便一带进市场。村民享受到了公路带来的便利,人轻松,收入又增加了,致富路使村民“得尺进丈”,齐声要拉通通往辰溪县的罗子山乡公路。
 
     要修通到罗子山乡的公路谈何容易,征地换地处理纠纷陆陆续续四五年,最难的是这条公路要经过双村村二组的一座成林山,正好又要经过二组沈姓的祖坟,沈姓几户坚决不同意公路经过这座山,成了疑难遗留症,公路无法修了。在一次施工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剑拨驽张,一触即发,少数民族一旦斗起来,伤亡难免,后果严重。舒方友了解情况后,亲自上施工现场,把旁山村和双林村的村于部和双方当事人召集一起,先缓解矛盾,然后分析问题症结,深入细致地做通了二组村民的思想工作,二组同意公路从成林山通过了,再恳求沈姓几户顾全大局,将心比心,前人修路,后人享福等客观道理,带领他们到施工现场共同商讨方案。
 
    经过实地考察,双方同意公路改线绕过沈姓祖坟20米施工,旁山村修路占双林村二组的成林山适当给予经济补偿。双方言后矛盾在和谐的氛围中化解。经过旁山村的村民的几个月奋战,旁山到辰溪县罗子山乡的公路胜利通车了。旁山村的村民感动地说:“这条路,要不是舒书记,永远也修不通。
                    
              引种浙江杨梅  富了一方村民
    每年的六七月份是杨梅成熟釆摘上市时期,来小横垅乡买杨梅的人络绎不绝,杨梅供不应求。为了买到小横垅的杨梅,有的人托亲朋好友买,有的人直接自己上杨梅山上等,小横垅乡的浙江杨梅卖到30元钱一公斤,梅农喜在心头。“这么好的价钱要感谢舒书记,不是舒他当初引种浙江杨梅,三番五次的劝导我们种浙江杨梅。我们那里知道浙江的杨梅这么好吃,果实红润,甜甜可口,这么好卖,价钱又好”,梅农兴奋地说。
 
     2001年7月,舒方友刚调任小横垅乡任党委副书记,就到杨柳村、团结村搞调研,杨柳、团结两个村,黄土多,土质好,含有多种有机元素,应该适合杨梅生长。他看到一片片山地上种的红薯和苞谷,在太阳下耷拉着,心里不是滋味,肩上的担子千斤重。要彻底改变村民的传统种植模式,合理利用山地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山区的经济已刻不容缓。
 
     舒方友立即邀请当农艺师的同学来杨柳村、团结村实地考察,经过检验土质和多方论证,杨柳村、团结村的山地土质确实适应杨梅的生长。“栽什么杨梅,我们当地的杨梅多的是,结的杨梅都没人要,往溪里倒”,村民们纷纷说。舒方友听村民对栽种杨梅不瞒,并不气馁,他知道要立即全面推广栽种杨梅,村民肯定转不过弯来。他先找来两个村的几户科技示范户,请农艺师讲课,传授杨梅的裁培技术和杨梅的发展前景,几户科技示范户首先在自己的山上裁种了引种浙江杨梅,三年就见了收,产量高,好吃价又好。村民们在几户科技示范户的带领下,自觉的纷纷挖地引种浙江杨梅。
 
      如今,杨柳村、团结村满山都是浙江乌梅、东葵杨梅,杨梅种稙户收入在万元以上,梁长作、梁长育等几户科技示范户的杨梅收入在2万元以上。经过分类包装的“小横垅乌梅”成了一种品牌,杨梅远销长沙、株州、深圳等地。
                 
               现场办公修学校  重教感动教师
     2007年春季开学,和往常开学一样,舒方友都要和乡政府主管文教的副乡长到中小学去了解入学率、危房改造到学生的活动场所、从收费到贫困生入学再到教师的待遇和教师是否安心执教等详细情况。
 
     在该乡中心学区,舒方友看到几百名小学生拥挤在不足300米的操场上活动时心里想, “我们的孩子活动的空间太窄了,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一个宽敝的活动场所,健康成长”。回到乡政府,他立即召开了乡政府、学区领导、学校所在地的罗丰村于部三方现场办公会,“我们一定要把校园建设好,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舒方友说。在会上,三方一致同意在学校所在地的罗丰村征地8亩用于学校作操场,舒方友要求学区领导马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申请资金和用地指标,政府和村于部要做好被征土地的村民的思想工作,各负其责,落实到位,征地补偿款直接发到村民手中,力争征地、被征地双方满意。
 
     在舒方友的督促下,被征地的村民爽快地在征地协议书上签了字。如今,学区的操坪己整好了,看到孩子们在新操场上龙腾虎跃的身姿,舒方友开心地笑了。“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做好教育服务是我们党委、政府的职责”。舒方友重视教育深深地感动着每位教师。
           
                科学推广沼气   造福山区群众
     小横垅乡拥有16个村157个村民小组共16000多人口,省道沿线仅有6个村20多个小组。大部分村组的村民驻在山上。几十年来,山上的村民袓祖辈辈做饭炒莱烧水,都是上山砍柴回到家里烧,烟雾呛人又黑了灶屋,损害人的健康,灶屋又不于净,砍柴又毁山林,影响大自然环境。
 
    为了村民的身体健康,营造干净舒适的灶屋卫生,保护大自然环境,搞好封山育林,舒方友决定推广农村沼气,带领村民搞生态淸洁能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初,舒方友选定和统溪河乡相邻的雷坡村村书记杨湘银家为示范户推广沼气。舒方友请来了县能源办的技术人员并多次陪同深入雷坡村村书记杨湘银家,帮助设计,指导如何开挖沼气池,经过施工,小横垅乡第一座沼气池在雷坡村村书记杨湘银家建成投入使用了。
 
     村民们看到村里的杨湘银家里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材料主要是猪牛粪,沼气用于烧饭照明,灶屋于净,几乎不用成本,实在划算,都愿意建沼气。在杨湘银的带领下,全村有40户村民先后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为此,舒方友还为承建沼气的每户申请了1200元的材料补贴。沼气户乐开了怀。雷坡村的沼气推广成功,舒方友满怀信心地说“计划明年全乡推广沼气”。
 
[编辑:老王]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舒小平 荆丹华 张东

编辑:网站值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