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水洞下党旗艳
——溆浦县小江口乡曹家溪村党支部先进事迹
“曹家溪,是宝地,飞水洞,生奇迹;新农村,好机遇,跟党走,志不移;办社区,建协会,促和谐,面貌新……”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编写的《曹家溪村民公约》,已成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曹家溪村地处溆浦县小江口乡北部,全村14个村民小组480户,总人口1651人。村党支部有班子成员3人,下设3个党小组,有党员49名。近三年来,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以创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以凝聚民心、落实民意、改善民生为己任,突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建设,村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村经济繁荣、村容整洁、交通便利、乡邻和睦、民风淳朴。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元。该村先后被评为怀化市“生态文明村”、全县计划生育一类村。村党支部连年被授予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支部书记何世俊被评为全县“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和“发展县域经济先进个人”。
夯实“三支队伍” 打造活力班子
加强支村班子带好头。2007年,通过村委换届选举,调优配强了村支两委班子,并从县人事局下派了一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指导村支部工作。村支部一班人团结合战斗,开拓进取,充分发挥了“双带双强”作用。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何世俊带头坚持“公心、公正、公平、公开、公信”的工作作风,身先士卒抓班子成员的能力素质建设,抓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优化党员干部队伍当先锋。村支部把有文化、有专长、肯上进的年轻人充实到党员干部队伍中来。近三年来,有11名积极分子加入了党组织,3名年轻党员担任了片组长,7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科技养殖大户。尤其是通过集中开展农村党员“三项”、“六岗”活动,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带奔能力和整体素质。建立村级社区组织强帮手。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把党员干部集中起来,把“五老”能人组织起来,把村民群众发动起来,整合组成一个特色各异、分工合理、功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群团自治组织网络。成立了村社区支部委员会和社区委员会,同时成立了九大社区协会,即经济发展协会、文体卫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公益事业协会、维稳协会、科教信息协会和助困助残协会,制定了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了9个工作协会的章程和职责,选举了每个协会的领导成员和会员127名。充分发挥了村级社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色作用。
发展三大产业 拓宽致富路子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村增播了500亩优质油菜和200亩超级杂交水稻,申报了4600亩封山育林和1000亩优质油茶低改项目,开发了1000亩岳纸工业林。2008年,全村人平增收260元。倾力发展农产及矿产加工业。近年来,村党支部依托本村山区野菜和旅游资源,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成立观光农业开发合作组织,引导广大农户开办野菜加工、承包飞水洞景点开发、创办休闲农家乐餐馆、开发观光蔬果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引进了投资100万元湘维硅矿原料供给场1个,并正在引资筹办江兴水泥厂开发电石矿料场1个,村级集体经济可达6万元。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抓住溆浦“思蒙一日游”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发生态旅游。2008年,该村党支部集体策划并上报论证的“飞水洞生态观光园”项目,已被列为全省“新潇湘八景——思蒙风光带”旅游开发的重点招商项目。
力促“三个转变” 展现新农村样子
力促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的思想转变。村支部积极培养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三年来先后举办了7期共616名党员及专业户参加的的种养技术培训。新办规模养猪场5家、土鸡和山羊示范养殖场3家,示范经济林场1家。力促贫困落后向新农村转变。大力倡导“新农村=新农民+新思想+新村庄”的建设理念,教育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共同致富建设新农村。2008年以来,在村支两委的直接领导和上级联村单位的支持下,争取资金57.6万元,组织村民和社会自筹资金42万元,集中办好了村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八件具体实事:筹资83万元硬化11至14组2条通组公路5.5公里;筹资6万元拉通全村广播工程;筹资2.2万元新修村级“农家书屋”;引资180万新建移动信息塔1座;筹资5万元硬化综合水利工程1.6千米;筹资5万元实施大院子村庄文明亮化工程,美化维修农舍139户;筹资2万元建起了村级医疗卫生室。村容村貌亮起来了,村风民风好起来了,全村的各项工作名列全乡乃至全县前列。力促小江大村向溆浦名村转变。借助新农村建设试点和建设扶贫的东风,举全村之力,使曹家溪村的各项工作誉名全县乃至全市“可看、可信、可学”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8年8月,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该村召开,得到了与会兄弟村及上级领导的普遍好评。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