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司法行政人”访谈之五:“只要扎实肯干,在哪里都能干出一番天地”
2009-10-09 13:31:00 字号:

 

  
                                      ——专访溆浦县九溪江乡司法所长张中华
 
   访谈背景   
   公开招考到乡镇司法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特别是那些安排在边远山区的司法助理员,群众反映怎么样?他们是否善于跟群众打交道?在确保一方平安方面有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理论实践》频道主持人约访了九溪江乡司法所长张中华。
 
    嘉宾简历
   2003年10月通过公考进入司法局工作至今
   2003年10月----2005年3月在中都乡司法所工作
   2005年4月-----2006年3月在两丫坪司法所工作
   2006年4月------至今在九溪江乡司法所工作
 
    访谈实录
 
 
                    “只要扎实肯干,在哪里都能干出一番天地”
 
   主持人:张所长,你好!你在乡司法所干了6年了,而且长期在边远山区,你想过要调到条件好一点的乡镇工作吗?
 
   张中华:我自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就一直在中都、九溪江乡等偏远乡镇工作,虽然山区条件艰苦,也存在距家偏远等诸多困难,但我工作还是很安心。曾经有亲友甚至同事都笑我傻,不知道找组织上诉苦,申请调到离县城近一点、条件好一点的岗位,我从来没有动过这些念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主持人:你为什么不想向组织提要求呢?
 
   张中华:其实,在哪里工作都差不多,只要扎实肯干,在哪里都能干出一番天地。我认为,司法行政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那里搬。我始终认为作为公务员就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听从领导派遣。近来年,通过努力,把九溪江乡这个曾经落后的司法所建设成为多次受到县局表彰的“先进单位”。
 
         “我最大的感受是,只要老实做事,就一定会‘物有所值’”
 
   主持人:这些年来干司法行政工作,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张中华:我到九溪江司法所工作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老老实实做事一定会“物有所值”。前几年,我刚到九溪江时由于历史原因、历史遗留等诸多问题,工作一筹莫展。群众对司法所不信任,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不放心等等被动局面,可以说是一副“烂摊子”,业务工作开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我当时唯一能做的是下定决心给自己定一条死标准:踏踏实实做事,做好每一件事,多做实事,做对群众有意义的善事好事,重新树立司法行政新形象。
 
   主持人:老老实实做事,你不怕吃亏吗?
 
   张中华:有人说,老实人吃亏。其实也并全不是这样,老实人多做实事一定不会吃亏,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实事就一定会物有所值。无论是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交办的事,还是各兄弟部门、村组干部托办的事或者当事人群众亲自求办的事,都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做,有没有利益、有没有困难都去做,做好做完才是最终目标。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的九溪江司法所,司法行政形象有了根本性的改观,取得了百姓群众十分满意、当地党委政府相当放心的多赢局面。这其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多做实事,最后换取到了群众的信任,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只要你对山区百姓好,他们就会对你百倍回报”
 
    主持人:有人说,现在的群众不像过去那样好打交道,你怎么看?
 
    张中华:通过这么多年来的山区工作,我认为勤劳而朴实的山区百姓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你对他好,他会对你百倍回报。平时开展工作走村入户排查纠纷时,与群众打成一片,遇到熟识的村组群众农忙时节帮一把小手,对自己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群众来说都认为乡镇干部没有架子,干群关系融洽了处理什么问题难度都会变小了。
 
    张中华:对我们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来说,长期工作在农村,就免不了要深入农村与农民朋友打交道。跟群众的关系处理得当了,处处工作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一句话,当司法员就要学会跟群众打交道。不会跟群众打交道,搞司法行政工作就不合格。
 
   主持人:善于与群众打交道很重要,我认为工作责任感这一点更重要,你说呢?
 
   张中华:那是。偏远山区小乡辖区内生活困难的群众还大有人在,对于这些经济困难而又有法律需求的社会弱势群体,作为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特别是我们这些工作在最基层的法律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好服务,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去年9月,受害人张某来到九溪江司法所申请法律援助。原来早在1995年12她搭乘陈某驾驶的农用车赶集发生翻车,造成了受害人张某丈夫谢汉山当场死亡、张某本人身体受重伤的重大事故。事发后,张本人先后前往县中医院、人民医院等多处医治,花费医药费用数万余元,安葬完丈夫后全家已经负债累累,事发后张某用带残疾的身体,拖着两个分别为七岁、十岁的未成年的儿子艰难度日,生活举步维艰。事故发生时,陈某没有采取任何救治措施,反而弃车潜逃至今未曾现身,致使张某自事故发生后没有得到被告的分文赔偿,在有关领导的重视下,张也先后找到过肇事者的家属,多次协商未果,都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躲避等敷衍了之,十几年来赔偿问题一直得不到落实
 
   张中华:我受理后决定免费为其代理。由于距离事发时间较为久远,且肇事者一直潜逃在外,维权之路难度不小,但我还是克服诸多困难,四处收集案件证据,为出庭应诉做好积极的准备,经过一系列的司法程序后,张某最终得到了法院的判决,由肇事者陈某赔偿张建华各项损失四万七千多元,张建华得知这一结果后欣喜不已,非常满意。但我发现,这一赔偿金额是按事发当年的赔偿标准算的,而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应按开庭前一年度的赔偿标准进行赔偿,案件标的额将翻一番,于是据理力争,主动与法官交涉,最终法院采纳了这一要求,重新合议,2009年法院依法判决由肇事者赔偿张建华九万七千余元,这一结果更让当事人张某喜出望外。拿着大红印的法院判决书,当事人张某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现该判决已经生效,当事人已申请强制执行到了本分赔偿标的。
 
 
                        “尽力量不要让老百姓打官司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主持人:司法员是“和事佬”,只有双方心平气和才能接受调解方案,要不然说了半天等于白说。一些人说还是法院好,调解不好就判决,你怎么看?
 
    张中华:当然,能够走诉讼这条路确实好,但是不可能任何事都要通过打官司来解决。许多家庭纠纷、邻里纠纷,还是必须依靠基层组织来尽力处理好,以防止矛盾的扩大化,以至于引起不必要的诉讼。比如:今年我乡一村民在外务工时不幸遇难,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子及体弱的妻子,一家人还没有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时,就被新的纷争闹得不可开交了。妻子与婆婆为小孩的抚养和25万元的赔偿金的分配起了争执,正当双方几乎准备对簿公堂的时候,我与村组干部及时介入主持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张中华:像这样的家庭纠纷要通过法院的话,就要耽误不必要花费的时间,还要花费诉讼费用和相关的其他费用。所以说,尽力处理好农村矛盾纠纷,以防止矛盾的扩大化,对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很有必要。
 
 
               “就是乡村干部有不对的地方,也决不偏袒处理”
 
     主持人:张所长,你认为搞调解工作,要怎么样才能赢得当事人的信任?
 
     张中华:司法行政工作大部分业务是主持调解各类纠纷,坐在主持调解的重要立场上,首先就要坐得端正、处事公平才有利于矛盾化解,才能赢得当事人的信任,赢得民心。比如,去年6月,一个村干部在与同村村民买卖房屋过程中产生纠纷,这个村干部将自家房屋出让给村民梁某一年后,后悔价格太低,就想方设法违约不交付房产证、土地使用证等过户手续,并借口当初只讲明房价没有讲明地价以“卖房不卖地”为由要求村民梁某另外再支付5000元。这显然是村支书存在违约行为,造成村民的利益损失。在多次协商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村民便找到司法所要求处理。但这个村干部却私下找到我要求我不要“插手”受理该案,也不要理睬对方的诉求。我很不客气地指出其过错行为,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要求,既有悖于现行法律也不合常理,最后双方心平气和地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在司法所的耐心服务下,双方重新签订了规范的房屋买卖合同。
 
     主持人:村干部你可以这样处理,如果碰到经常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与其他人发生纠纷怎么办?
 
     张中华:也是一样的,这关键要讲个道理。今年1月,九溪江乡一乡属部门的工作人员段某因家庭纠纷与人发生口角,言语不合一拳打伤了其邻居何某。双方为医药费用的分摊发生争议,请求司法所主持调解,面对行为人是我的同事,受害人是我辖区的村民,作为办案人员,我坚持原则,不偏袒不护短,公正处事,当着双方的面分析各自的过错行为:何某挑起事端并冲入段某办公场所先动手打人,具有一定的过错;段某身为干部却与村民一般见识,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手过重伤人,应对自己的加害行为承担赔偿。最后双方在耐心地调解下达成赔偿协议。当受害人拿到赔偿款2000元时,对我公正处事的工作态度折服,何某及其家属这时彻底打消了对办案人员是否偏护的疑虑。
 
 
                        “司法所在平息上访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主持人:司法所作为工作在最基层的调纠息访职能部门,如何搞好社会维稳工作是头等大事,你们是如何做这方面工作的?
  
    张中华:面对突发性事件,我们司法所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化解矛盾、平息纠纷。今年5月5日,九溪江乡华荣村一组村民罗某受同组村民段某雇佣,在华荣二组彭某某家建房施工从事小工作业,不幸发生意外事故,被坍塌的坠落物砸伤后医治无效死亡。受害人家属、工头及房主为赔偿费用的分摊产生争议,协商不成,数次产生大的冲突,受害人家属眼看着房主与包工头互相推诿,赔偿一直不能到位,数次有将死者抬往包工头家里的苗头,而包工头等家属也早有准备纠集众多亲友在家守侯,村组干部等多次调解都没有明显效果,只有请求司法所协助解决。我闻讯后与分管领导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首先做好安抚工作,督促先安排好死者善后事宜,防止矛盾扩大。再挨个分别座谈,耐心地讲解相关的法律条款,分析各自的责任,来回跑了无数趟,经过整整两天一夜的艰难努力,最终三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分别由包工头赔偿12.5万元,房主赔偿2万,共计14.5万元费用。纠纷的圆满化解,既维护了受害民工的合法权益,又有效地防止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恶化,确保了辖区的和谐稳定。
 
    主持人:对老上访户,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张中华:接访要热情,工作要耐心。我乡有位八十多岁老上访户,近二十年来陆续重复上访令上级信访部门都感到头疼,几乎是每逢赶集他都会来政府讲他那没有道理的理由。虽然大多数政府干部都不愿意见到这位老人,但处于对老同志的尊重,每次遇到我接访时,我都不厌其烦的听完他的称述并给其递上一杯热开水。老人高兴的说他最爱喝开水,说我每次都这么客气,逢人就说小张是个好同志,水喝完了,听他唠叨完后善意地规劝一番,老人又打消了上访的念头。在农村,群众对司法所的干部还是很信任的,所以在平息上访问题上,要充分发挥司法所的作用。
 
 
    主持人: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大重要职能,也是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在开展法制宣传方面,你们重点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中华:重点做好在校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我们每年都要做好法制宣传规划,特别是加强对在校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担任九溪江乡中学、中心小学法制副校长,定期通过“法制进课堂”等形式为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在校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抵御社会不良影响的能力。
  
   主持人: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链接:
   2007年、2008年被县司法局评为工作先进个人;
   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被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评为优秀公务员;
   2008年被怀化市司法局评委维稳工作先进个人;
    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8年度政法工作先进个人”。
 
[编辑:老王]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管理员

编辑:网站值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