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现代农业大有可为——从恒森菌业看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取向
2010-09-16 11:50:00 字号:
 

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杏鲍菇

     本网洑水湾分站讯(记者 金中平)夏日似火,大山深处的洑水湾乡恒森菌业生产车间,阵阵清凉扑面而来, 在16度至13度的恒温房里,产业工人们正在采摘个个重达半斤左右的“杏鲍菇”,通过切角、打包、装箱、搬上冷冻车,运往上海、长沙、广州等一线城市超市,到第二天早上,这些新鲜欲滴的杏鲍菇就端进了城里人的餐桌上。
 
     溆浦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上下了不少功夫,恒森菌业就是农业工厂化生产的成功典范,在传统农业中闪耀出一抹亮光,改变了落后地区项目引进难免会走资源消耗型,环境破坏型的弯路,为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产,让农产品废料变成了高价原料
 
     恒森菌业位于溆浦县洑水湾乡新田岭村,是由溆浦本地的几个股东合伙办理,据乡党委书记李翔介绍,当时为了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时乡政府要地腾地要房腾房,就是要把这个企业做为农业产业化样板来建设。放眼望去,银灰色的板房车间整齐有序,若不进企业,根本就不知是一个农业产业化车间,在第一生产区,发酵原料飘着清香,工人师傅们正在装“菌棒”,而那些制“菌棒”的原料,却是农村到处都是的棉子壳、玉米棒心、锯木屑、桔杆加工而成的,这些原本被老百姓烧掉、淹埋或弃之不用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在这个企业里却成了“香饽饽”,据该厂的负责人讲,建厂初期市场上一吨原料只卖到几百元,现在卖到了2000元一吨,有的东西在当地还卖不到,比如棉籽壳,由于溆浦不是重点产棉区,企业只能从山东等重点产棉区去调运,虽然“豆腐盘成了肉价钱”,但是不可替代的原料,不怕花成本。基本形成:下脚料——菌菇棒——菌菇——肥料——农作物——底料等循环利用,无污染无杂质。
 
     菌业虽然 “出身低贱”,但生长过程却是享尽繁华富贵,不论乱风下雨或烈日似火,它们都在无菌、恒温的菌房里茁壮成长,走进在冷冻库,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到了冰火两重天,二三度的温度冻得让人直哆嗦。“就是耗电量大,每个月企来光电费就要好几万元。”该厂的负责人说。
 
     生物工厂,变废为宝。据该企业的负责人说,企业将进一步拓进上下游产品,自主地搞农产品废料加工,更大程度地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另一方面还将开发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销售,让“山里货”闯进了沃尔玛超市
 
     “杏鲍菇”生在深山,却香在闹市。既然消费群体是大城市,为何不将企业设在城市或城郊,那样既可以提高企业运转效益,又可以节省运输成本,为何要办在这山沟沟里?记者提出了自己的不解。
 

 
     “菌菇是一种食用的产品,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不是想在哪里生产就能在哪里生产的,没有这青山绿水,没有这天然氧吧,是生产不了这样好东西的”。该企业的技术总监卢伟说,就拿用水来说,菇菌生长期间每天都要用水,且水量比较大,但我们企业旁刚好一个天然洞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可以说相当于直接饮用的矿泉水,而若在城里根本就找不到这种水源,通过处理的自来水远远不能够达产品生长的要求,而农村刚好具备这样的条件。
 
     看到忙碌的采菇工人,记者问起这种菇可不可以做为干品?工人们笑道,杏鲍菇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每天一大卡车新鲜的外往外运,冻库货存几乎都是空的,哪里还用得着搞加工?
 
     恒生菌业在溆浦发展了三年,墙内开花墙外香,当地人知道和吃到的较少,虽然每天能产那么多鲜货,但这种菇在溆浦本地的市场上却难见踪影,全部被大城市的沃尔玛等超市以批发价14元1公斤定购一空,县级市场看不到她的芳容。
 
     酒香不怕苍子深,在采访现场,记者也看到一些开着小车来买菇的人,买个一件二件,一打听原来是用来送礼的,都说这么好的东东不在市场销售,公司的负责人说,因为县级消费的群体不多,以后等企业发展壮大了,将在县里设门市部,来保证市场供应。
 
带动,让留守老人家门口挣到高工资
 
     新田岭村56岁的村民舒军文、夫妇,家离企业不到一里地,自从恒森菌业开建厂起,他一直就在企业里打工挣钱,每月至少有一千多元的工资,逢到工厂事多时,和他同龄的妻子金莲仙就成了他的好帮手,家里每月有二千多元进帐,她说,像他们这样年龄在企业打工的村民有50多人,现在许多年轻人在外面挣钱,他们在家门口打工,还可以兼顾农活,赚钱和做阳春两不误。
 
     手中有钱好办事,前不久,老二口家里又买了电冰箱和洗衣机,谈起现在的日子,金莲仙脸上堆满了笑容,用她的话说,想不到自己这么一大把年纪,还挣得钱来。据了解,仅附近的二个村民小组每年打工的收入就达60多万元。
 

恒森菌业实现产值3000多万

     与企来上班的村民不同,“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也展露头脚,企业提供菌棒和技术,鼓励老百姓种植企业研发的其他香菇产品,产品再由企业统一回收销售,该厂让新田岭村和和平村部分村民开始蠢蠢欲动,据新田岭村七组村民石沅好介绍,之前自己种植食用菌的每亩年产值仅7000多元,不具有吸引力,现在由于改种香菇,加上公司的技术支持,可以实现亩产万元的目标香菇种植,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以培植香菇促进创收的行列来,今年上半年试种的10亩大棚菌种,每产达到万元以上,明年将更进一步地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企业加农户之中。乡党委书记李翔说,当初引进恒森菌业,看重的就是产业带动,以科技来转变增长模式,实践证明,企业的发展不但是农民尝到了农业工厂带来甜头,更为重要的是转变了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认识到现代农业的无限潜力,
 

     农业产业化企业不仅带动了一方增收,而且自身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短短三年,企业就进行了第二次扩张,在原来投资600万原的基础上,去年又投入了600万元,实现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现在企业正准备第三次追加投资进行扩展,到时将产生更大示范带动效益。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编辑:地瓜]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金中平

编辑:网站值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