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绘新城
——“警予故里看变化”系列报道之建设篇

县城全景。(匡乐汉 摄)

人民公园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图为县委书记李自成、县长梁永泉亲自参加设计评审(周晓鹏 摄)
步入新世纪,世界日新月异,机遇瞬间即逝,发展的浪潮汹涌澎湃。
溆浦,这个曾经让屈原“迷不知吾所如”的山城,这个曾让警予实现“男女同校”梦想的伊甸园,这块被誉为抗日“最后一战”的革命热土,在短暂的沉寂与迷茫中脱胎换骨,以一种全新的气魄击水于中流,以崭新的姿态矗立于发展之林。
她长大了,街道从过去的“鸡肠子”小巷到现在四通八达的主要枢纽,城区面积从上世纪末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10平方公里,她愈发落落大方。
她变美了, 四季红花绿柳为裳,清澈的溆水河为带,琳琅满目的商业街、精致典雅的住宅小区、人文古韵的休闲广场点缀其中,她的身姿愈发迷人。
她更健康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全新管理模式让她时时保持活力,文明风尚随处可见,街面整洁,交通秩序井然,2009年,她昂首阔步走进了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行列。
中国妇女运动领袖、革命先驱向警予同志曾豪言:“天下事之无可奈何者,当以吾辈心力解勉之;天下事之璀璨光明者,当自吾辈创造之。”
紧跟时代的浪潮,勤劳的溆浦人民继承了革命先烈向警予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携手共进,北扩西建南完善,毅然翻开了城市建设的崭新篇章。
9月27,投资近3000万的溆水桔颂坝开工建设。(李纯摄)
大思路:谋划城建新蓝图
溆浦县地处雪峰山北麓,沅水中游,是一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因溆水而得名,她四面环山,物产富饶,人们安居乐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怡然自得。
然而,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城区常住人口急剧增长,人们渐渐发现昔日清澈的溆水河里污水开始泛滥;横竖两条街道无法承受迅速增长的车流,变得拥挤不堪,逢年过节更是寸步难行;低矮的木板楼、垃圾成堆的小巷、打满“补丁”的路面,让整个城市更加暗淡无光,溆水儿女猛然惊悟:在城市建设上,溆浦落后了。
“提质扩容,建设新县城”!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敢为人先的溆浦人再也没有迟疑。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县委、政府从溆浦实际出发,提出了“开发城北,完善城南,拓展城西,打通城东,改造城中”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并迅速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专抓、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县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致力从根本上改变溆浦城区形象。
“对于一个在建设中先天不足,后天缺氧的城市来说,要实现后发赶超,就得把握好规划这个龙头,溆浦就很好的做到这点。”副县长陈秋生对此颇有感触。为实现规划的超前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县主要领导专门赶赴长沙,从湖南大学请来专家团队对县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规划,确定了“怀化市域东大门,湘西地区果产品重要生产集散地,以建材、食品加工、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园林城市”的科学定位,力争用3~5年的时间,使城区面貌实现大改观,基本达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生态和谐、文明进步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
紧接着,该县又先后邀请了加拿大沃尔斯、北京华太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为大汉商业步行街、溆水明珠、兆隆花园等一些列重点项目“把脉”,将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与湘西独特的风貌特征相结合,引进国际先进的建设理念,致力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发一批精品街道、精品建筑。
按照城市规划总体思路,2008年,溆浦安排专项经费,加大对县域体系规划、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梁家坡、哑塘、水田垅和长乐等环路周边城乡结合部纳入城市核心,实行了统一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建成区功能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镇的融城步伐。
思路清,则行动明。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溆浦县先后出台了多个推进城镇化的政策文件,连续3年开展了“城镇建设年活动”,一大批扩容、提质的基建项目纷纷上马,一些列美化家园的小工程全面实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建设热潮。
9月18日,新自来水厂竣工,溆浦群众舞起了节日的龙灯。(石之光)
大智慧:开创经营新时代
万事开头难。对溆浦这个典型的财政穷县、工业弱县来说,靠仅有的财政资金来建设无异于杯水车薪,没有资金,建设城市谈何容易。
该县城北过去是一块高低不平、杂草重生的荒地,曾让许多投资商望而却步,为了打消投资商的顾虑,溆浦县将长线的城北新区项目与短线的商业步行街项目捆绑开发,允许开发商先从短线项目做起,结果仅用了120天,大盛商业街建成,商铺销售火爆。
有了利,投资者的信心更足,旋即斥资5000多万元,打响了城北新区的开发战。如今的城北新区,宽阔笔直的屈原大道延伸至新火车站,大盛机电城、农贸市场等基础设备一应俱全,溆水明珠,兆隆花园等花园式住宅小区美不胜收。
以全新的‘捆绑式’开发模式,通过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溆浦县开创了城市经营新时代,吹响了城市建设的号角。在看到溆浦县城这块“宝地”蕴藏的无限商机后,外商外资随即蜂拥而入,坤源、永发、家晟、友成、建福等多家省内外大型房产企业开始抢滩溆浦市场,以园艺东路、人民西路、迎宾西路等为轴线,城区迅速扩张,面积从过去的3.05平方公里增加到了现在的10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骨架不断拉大,配套设施的改善迫在眉睫。为此,该县不断加强完善融资机制,组建了“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县委、政府领导亲自带队上省市争项目、跑银行,先后筹集资金近5亿元,上马了交通、环保、教育、医疗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余个,到现在,日产4万吨的新自来水厂正式投入使用,县城20万居民可以随时喝到干净的水;投资近投资9600万元的污水处理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污水直排问题迎刃而解;县城防洪大堤第六期工程即将竣工完成,城区再添沿河风光带,“十年九涝”早以成为历史;屈原学校于去年9月开始接纳了第一批2000多名学生,城南居民子女上学不再是难题。
此外,该县还通过放低准入门槛,鼓励本县能人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对城区零散的商业用地、公共设施及改制企业留下的经营场所进行重新开发,成功引进资金2亿多元,打造了西湖.流金广场、商汇百货等一批由本土人开发的建筑,民间资本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另一支劲旅。
溆浦三桥加紧施工(石之光 摄)
大气魄:催生城市新“面孔”
熟悉溆浦的人,都知道溆浦县城有个岩屋冲,这里曾是县城的卫生死角,脏、乱、差十分突出。近年来,县委、政府对岩屋冲进行集中整治,如今的岩屋冲道路整洁有序、溪流里鱼儿嬉戏,小区内花团锦簇、绿意盎然。
建筑是城市的栋梁,绿化是外衣,而市民的素质则是城市永恒的灵魂。2009年,溆浦县委书记李自成接过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接力棒,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生态溆浦、富裕溆浦、和谐溆浦目标,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高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努力实现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以此打造溆浦崭新亮丽的城市名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为将创卫工作落到实处,县创卫办将整个县城划分成十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县委常委担任片长,片区内的每个路段、每条背街小巷都有单位负责。每周五下午,创卫办组织全城大清扫,县委书记李自成、县长梁永泉亲自参加。创卫办组织检查,检查结果在县电视台和政府大院的公示栏上张榜公布。
与此同时,全县全面推进硬件设施建设,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了城区的垃圾中转站、公厕、果皮箱、公交车停靠点等28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硬化背街小巷3.3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3210平方米,改造和修建下水道5497米,新装和改造路灯200盏,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
“创卫”贵在持之以恒,深入有效地开展需要构建长效机制作为保障。为此,该县对城市建设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了科学调整,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公用事业管理局,充分发挥县城卢峰镇和社区基础作用,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并先后启动了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农贸市场整治、建筑工地整治、城区除“四害”活动等整治活动,彻底扭转了县城的脏、乱、差的局面,并着力健全县城管理长效机制,将“门前三包”、“片区管理”等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县城管理逐步进入常态化、规范化轨道。
经过创卫活动的开展,溆浦县城犹如“灰姑娘”脱去了破旧的衣裳,换上了干净、美丽的新装,显得光彩夺目,婀娜多姿,居民的文明素质也得到全面提升,街头乱丢、乱扔的现象少了,吵架斗殴的少了;对环卫人员和城管执法人员理解的多了。2009年11月,溆浦县成功通过省爱卫专家组的考评,一举摘得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一时间,这个好消息传遍了街头小巷,人们欢喜若狂。年关时,一个老干部回家过年,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他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溆浦,真的变了。”
溆浦城市夜景。(邓太平 摄)
大合唱:奏响发展新“乐章”
过来,溆浦县一直没有一个真正的公园,群众纷纷反映没有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去年,“建设人民公园”成为从领导到市民最为热议的话题,纷纷为公园的建设献计献策,激荡起一场同心同德的建设大会战。
面对民生的呼唤,溆浦围绕“科学跨越,富民强县”的宏伟目标,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的,全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出了以社会发展、工业产业、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为主题的“五个十大项目”,并把修建县城人民公园作为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以此为契机,奏响了城市建设更为激动人心的乐章。
“秉承‘以史为基,以文为脉,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全县正加快节奏,努力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县建设局局长刘登渠介绍,为把溆浦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根植到县城建设中,今年又将警予文化全面融入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传统教育与绿色生态协调一致的警予文化公园。公园临水而建,突出以警予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兼容溆浦悠久的历史文化,建成后的警予公园以溆浦一桥为界与屈原广场相呼应,西连警予广场与人民公园对应,将成为溆浦县城又一张靓丽的“名片”,向生态园林型城市阔步迈进。
除此以外,总投资7900万元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举行开工仪式,将一举填补溆浦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空白;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中医院综合门诊大楼、溆浦三桥等项目还在紧张的施工当中;桔颂景观坝动工的号角又吹响在溆水之滨,从溆水二桥到三桥,从警予公园到长乐广场,处处可见灯火辉煌、机器轰鸣的施工场面。
一个以老城区市政、公共服务区域为核心;以溆水、二都河、三都河风光带,城北行政、居住、物流综合组团,城南公共服务次中心综合组团,南北两个工业组团和长乐坊文化、休闲、居住组团为辐射,形成“一心、一带、五组团”体系的新城呼之欲出,犹如即将破茧的蝴蝶,扑动华丽的翅膀。
警予故里沧桑巨变,与时俱进再创伟业,溆浦这一块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热土,在团结、务实的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在90万人民群众的开拓创新下,一定会装扮地更为美丽,更加富饶。
新闻链接:
坚持“四轮驱动” 建设美丽警予家乡
溆浦县建设局局长 刘登渠

县建设局局长(左一)
城市化是社会获得巨大发展的表现,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溆浦作为农业大县和经济欠发达县,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坚持 “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轮驱动,努力开创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的城市发展新路。
一、完善规划编制管理,增强规划引领作用。规划是城镇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在新型城市化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一是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步伐。重点完成县城以及桥江、葛竹坪、北斗溪、两江等乡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不断适应新型城市化进程和大交通格局变化的新要求。二是扩大控详规覆盖率。高标准编制县城长乐小区、人民公园周边等面积达6平方公里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县城控详规覆盖率达85%以上。同时,启动和加快重点小城镇控详规编制工作。三是严格规划执行。坚持推行“阳光规划”,实行规划行政许可集体审批,重大审批事项上网公示,使城镇规划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加大“两违”建设清理整治力度,坚决打击未批先建、私扩乱占、搭棚伸檐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镇发展基础。发展是城镇的永恒主题,建设是城镇的根本任务。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有利政策措施,围绕县城扩容提质,精心组织和实施年度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修建、人民公园建设、迎宾西路两厢土地开发、中心汽车站搬迁等“十大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区功能。二是统筹城乡基础建设,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大对低庄、江口、龙潭、桥江等重点建制镇的投入力度,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建设品位。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棚户区、工矿区、农(林)垦区等改造。同时,切实抓好住房租赁补贴发放工作,切实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三、强化城镇管理,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一个富有活力、富有魅力的城镇,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一是强化省级文明县城申创。在城区成功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创建达标的基础上,要加快推进文明县城申创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综合执法,不断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巩固创建成果。同时,要强化整治城镇“脏乱差”和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清四改”等工作,切实改善城镇和农村的生活生产环境。二是着力提高市民素质。采取形式多样、人脑入心的宣传手段,使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重大意义、具体要求和文明市民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全民文明素养。三是突出人文开发。坚持打好“屈原文化”、“警予精神”以及“思蒙山水”三张牌,并按照“路旁增绿、空地建绿、隔墙透绿、近山植绿、水体泛绿”的思路,全面建设文化生态宜居县城,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促进城镇的可持续发挥。
四、创新经营理念,做大做强城镇经营。创新经营理念,改进经营方式,是破解财政穷县建设资金短缺难题的有效途径。一是规范县城建投融资平台建设。要从平台硬件、软件等方面入手重点进行规范建设,使之达到“平台做强、项目做好、经营做活、资本做大、体系做实、能力提升”的相应标准,从而真正发挥其在我县城镇建设工作中的投融资作用。二是通过国家扶持、贷款、自筹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同时,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积极为投资者让利和提供方便,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城市的积极性。三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搞好城市资产的聚集、重组和运营,把城市经营中可以的经营的部分和生产要素推向市场,通过竞争拍卖、有偿使用、股权转让租赁、抵押经营等方式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实现城市建设滚发展和良性循环。(作者系溆浦县建设局长)
[稿源:怀化日报]
[作者:李纯 杨桦]
[编辑:地瓜]
来源:怀化日报
作者:李纯 杨桦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