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中国年,溆浦味:老家溆浦水隘一带的年味习俗
2011-01-31 15:19:00 字号:

 

    年年过年年年过。又临近春节了。2010年的腊月又使我想起了儿时的糍粑凐米糖糁及正月十三偷菜的风俗,那是家乡溆浦特有的年味。到了腊月的溆浦,山里或山外,路边或集市,人们快乐地忙碌着。杀年猪的吆喝声和打糙粑的捣鼓声,又回荡在我的耳边。

    家乡溆浦一带的年味是美好的。儿时老家的乡村人人吃不饱,最盼的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吃饱大米饭。儿时苦难的经历和溆浦特有的年味又渐渐清晰起来……

    爷爷三年牢狱,只因被迫干了100天土匪,罪名是黑夜里抢了让家溪黑冲坑二哥家的腊肉。

    因此,考上一中的大伯二伯因黑五类分子的帽子被废资格,大山外的梦那么遥遥无期,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根。父亲是最小的。好不容易当上让家溪钨矿工人,又因黑五类帽子被遣回乡。小学文化的父亲从此又跟水隘五家园的泥土结了一辈子的缘分。

    父亲被矿井寒气染上了痨病,母亲是孤儿。讲出身和劳力的年代,我们一家是最弱势的。六岁才走路的我在乡里绝对是异类,我出生六年里的人生是在爬中求索,贫穷使我在苦难中知世间百味。

    父亲上山砍柴,又被毒蜂蛰残了一只眼睛。村里爷们看不起的父亲,一只眼教我看懂了大千世界。

    缺钙的我,虽六岁才走路,却迷恋读书,迷恋大山外的那个父辈们遥遥无期的梦,且一路随着溆水河走向了远方。

    在华北平原23载,溆浦是我最长的相思带。

    腊月里,在京参加了将军的宴会和溆浦在京的团拜会,看见故人,听着乡音,我对故乡溆浦一带的年味更加留恋,想起小时侯家乡溆浦腊月里的一些风俗与禁忌,特小记以示对溆浦的怀恋并飨读者!

扫尘

     溆浦一带扫尘的习俗更是讲究。在溆浦通常把腊月二十三定为“扫屋日”。各家各户都要在这一天进行认真彻底的清扫。院子中堂灶屋地场,大人小孩都得出动。平日里顾不上的家此时会变得亮敞整洁和亲切。除环境清扫外,人也要扫尘。大人小孩都要剃发洗澡。溆浦民间有“有钱没钱,洗澡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溆浦洗澡剃头的风俗,多集中在腊月二十三(有的二十四)前后。成年男子要刮胡子,再忙,也得剃头刮胡。全家老少男女还要缝制新衣,再穷,也得在正月初一穿一身新衣新鞋,迎接亲戚拜年的祝福。小时候,腊月三十溆浦家家户户门前一片红。溆浦贴喜钱年画和春联(对子)也很讲究,每个门都得贴,当然内容有所不同。正屋中堂门,贴正联以进财纳福平安为要义,堂门画贴钟馗秦叔宝等,偏门贴联以来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为主旨。

祭灶    

    腊月二十三(有的二十四)这天,溆浦家家户户清扫灶屋。灶面灶煻不留死角,锅底灰要彻底刮掉。灶屋要清洗的一尘不染,不能让灶王爷嫌你家懒,上天打小报告,说你家坏话。扫除合格后,当家人在灶前烧点纸钱,以示对灶王爷的孝敬。灶王爷看你懂事,上天汇报时只说你家好话,来年赐你家丰衣足食,风调雨顺。新年后讲究的人家再烧点纸钱,将灶神请回家来,护佑平安。据溆浦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灶王爷,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进行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王爷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王爷上天的节日。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春秋孔丘《论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祭灶时要以纸钱酒食为祭品。魏晋以後,灶神才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的《灶书》记载“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杂五行书》也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                           

吃凐米糖糁

    凐米糖糁是溆浦腊月里为了过年而加工的一种食品。

    到了腊月,湘西美丽勤快的女人,用溆水河的清水洗净糯米,再泡上一日,泡好了捞出米,放木甄里蒸熟,放凉,一碗一碗放进用竹片弯成圆形的糖糁盒里,压平,再倒出来太阳晒干(凐米的做法差不多)。到了腊月中旬,溆浦漂亮的女人们,烧热香喷喷的茶油或菜油,把晒干的糯米饭团轻轻地放进热油锅里。饭团随着巧手上下翻滚,发出糍糍的响声,变成金黄,铁丝勺一舀,就算成了。女人们呢,就数着男人的归期,或盼着亲人的身影,等着一家人的团聚。溆浦风俗,亲戚朋友正月初一就开始相互拜年。客人来了,先烧炭围坑而坐,女主人赶快烧开一锅粩糟水(也叫甜酒,糯米土法酿制而成,度数不高,醇厚清香,湘西待客尊品)。把烧开的粩糟(甜酒)水冲进凐米糖糁的碗里,凐米糖糁迅即在粩糟(甜酒)水的蒸泡下,变得柔软香甜,客人呢烤着火,品着美肴。溆浦有“二十三吃糖糁,灶王爷都嘴馋”的俗话。

溆浦过年的禁忌

    溆浦腊月二十三(有的二十四)最有讲究。忌杀,年猪等动物这天绝对

不能杀,所以腊月二十三(有的二十四)是禁刀日,即此日不杀生

不动刀,也不能剃头刮胡子。溆浦的正月十三是忌骂日。这一天,是偷日,溆浦的这一天人人都可以去偷,不成文的规矩是白天不能偷,但可以探水(即找准目标),不能偷别的东西,只能偷菜,白菜萝卜大蒜等蔬菜类都可以偷,且偷的菜当晚必须要吃,吃了来年不长疱殂。菜主知道了,也不会骂,骂了,菜主会长一年的疱殂。小时候这一晚,大家深坐至人家都睡了,邀三五伙伴趁黑摸到白天探好的菜园里,领头的一声令下,大家以最快速度拔了就跑。好过瘾的记忆。

    现在想想都扑哧一笑。

赶乱婚

    溆浦的腊月里,除了准备过年忙,抢着办喜酒的也忒别的多,溆浦有个说法,过了二十三或二十四,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阿娘、嫁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娶嫁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溆浦古时的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三十多种名称

    偷菜节:正月十三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又叫上元节、灯节
    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春龙节: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花朝节:二月十二
    上巳节:三月初三,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二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在阳历四月五日,闰年在四月四日
    佛诞日:四月初八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夏至:夏至当天
    六月六:六月初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
    七夕节:七月初七,又叫七月七,乞巧节
    中元节:七月十四日,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地藏节:七月三十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十月朝: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冬至:传统祭祖之日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二十五日(不同地区说法不同)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又叫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团年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张绍舟]

[编辑:地瓜]

 

 

,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张绍舟

编辑:网站值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