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坚守大山
--记溆浦县北斗溪学校校长丁开华
本网记者 王继云 通讯员 向延京
提起北斗溪乡学校校长丁开华,只要熟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像一支尽情燃烧的蜡烛,34年来,在北斗溪教坛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山里孩子的梦想。他用对教育事业的满腔挚爱谱写着一曲又一曲育人篇章,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让人竖起大拇指夸奖的,不单纯是他34年坚守大山,更是他在大山深处创造了教学奇迹:距县城七十公里的偏远而简陋的九年一费制学校,连续十八年在小学毕业测试中名列全县前茅,近两三年小六毕业测试、初三毕业测试成绩双双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
“你比我们做妈妈的还要疼学生,送到学校来我们一千个放心”
1976年,他走上教学岗位,教过小学,教过初中,担任过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他把激情投入到了山乡教育,把关爱倾注在孩子身上。
2006年学校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学生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三全部在校寄宿。家长最放心不下的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刚离开父母,娇生惯养,生活难以自理。每个学期第一个星期,丁开华都陪着学生睡觉,晚上还起来给低年级学生盖被子。他常对老师们说,“家长把孩子们送到学校来,我们要对他们的学习负责,也要对他们的生活和安全负责。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家长。”
由于学校没有校门和围墙,为防止初中学生偷偷去网吧,他每个晚上都要起来好几次,逐个检查核实学生的就寝情况。有一次,二年级金昊同学由于拉肚子把被子、裤子弄脏了,他把自己床上的被子拿来给他盖上,找来干净衣服给他换上,还倒出开水瓶的水调温和给他擦洗,然后又把弄脏的被子、裤子洗干净。第二周上学时,金昊同学的妈妈送孩子来到学校,拉着丁开华的手动情地说:“丁校长,你比我们做妈妈的还要疼学生,送到学校寄宿我们一千个放心!”
“在学生心中播撒爱的种子,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的责任是忠诚与爱。丁开华把对事业的忠诚贯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件事、每一刻。这么多年来,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做领导,他始终坚守着“决不让一个学生失学”。
去年下学期开学时,六年级黄小红同学没来学校报到。原来,她一家三口人,母亲聋哑、父亲痴呆,家徒四壁,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虽然九年义务制教育解决了学杂费,但因在学校交不起生活费面临失学。班主任到家里没有劝回学校,他又步行十多公里山路,亲自上门去劝说,并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送到黄小红手中。第二天,他又动员全体教师、学生献爱心,捐钱、捐饭票。当班主任把一叠叠凝聚着师生爱心的钞票、饭票递到小红手中时,她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此,该校把黄小红确定为特别贫困生,一直资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同时,学校又一次确保了入学率、巩固率100%的目标。
“一时的资助也许只能解决贫困生短期的困难,但是孩子们感悟的温暖感悟的爱,会使他们终生难忘。这样的活动,学校几乎每期都要开展好几次,”丁开华说,“通过活动开展,配合感恩教育,在学生心中不断播撒爱的种子,这些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结果,一代传一代,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信任就是责任,我不挑重担谁挑?”
去年暑假,丁开华住院治疗低钾症,还在恢复期,一眨眼功夫又到了下学期开学。这个学期小学六年级有三个班,潜能生较多,为了均衡授课,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大胆尝试把三个班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编成一个班,选派教学有耐心、责任心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去担任。
学生、家长、教师一致推选了他。教书难,教潜能生更难,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信任就是责任,我不挑重担谁挑?”面对三方选择,他二话不说,说服妻子毅然承担起了这项特殊的任务。刚接手这个班时,夫妻俩心急如焚,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双差生,语文最高的48分,最低的22分,大部分是“蹩脚马”,偏科严重。怎么去引导他们成长,怎么去提高他们的成绩?夫妻俩昼思夜想,好几天寝食难安。
“内因是关键,只有家长支持和配合,才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谈起转化潜能生的事,他说,首先召开家长会、学生座谈会,树立起大家学习的信心,然后耐心地进行分层辅导。上课、中午、晚饭后、下晚自习后,学生需要什么“营养”,他们就分别给学生准备什么样的“大餐”。一年下来,他和妻子所带的“潜能班”不仅没有拖学校的后腿,梁远平、刘堂江两同学还逐渐成为优秀生。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测试时,该班竟然以合格率100%的成绩稳居全县第一。
“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坚持担任毕业班数学课,再忙也舍不得落下一节课。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老师,新来的特岗老师都比别处的成长快。由于师生联动,团结一心,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安全维稳、素质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做出了不菲的成绩,学校一路高歌,连续六年夺得两丫坪片区“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该校获得了各项荣誉,如 “怀化市教学常规先进单位”、“县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职业道德先进单位”、“留守儿童管理先进单位”。他本人也11次被授予县、市级 “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 “师德标兵”、“优秀共产党员”、 “十佳校长”等荣誉称号。
在2010年10月县教育局组织的“师德巡回报告团”上,他做了典型发言。他的报告里没有精彩的言辞,也没有惊人的事迹,“我只是一个平凡人,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作为“感动溆浦人物“候选人,电视台记者采访他时,他仍然还是这么几句平平淡淡的家常话。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值得夸耀,然而能在偏僻的山村学校、平凡的三尺教坛坚守34年,不为名利所累,干出如此光辉的事业,他的深爱,他的坚忍,又证明他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继云]
[编辑:老王]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继云 向延京
编辑:网站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