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沿溪乡政府通讯员姜龙:做新闻事业的“根”
2012-02-26 13:22:00 字号:

 

全县优秀通讯员代表姜龙在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来自沿溪乡政府的姜龙,一名普通的基层通讯员。今天,很荣幸领导们能给予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倍受感动和鼓舞。我深知自己与一名优秀通讯员的距离还有很远。但是作为一名基层的通讯员,我还是有很多工作感触想和大家分享。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是去年才分配到沿溪乡人民政府工作的选调生,由于在学校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平时也爱好写作。工作后不久,我的爱好就变成了所长,成了乡里的一名通讯员。去年以来,我写作的《乡政府请大学生当顾问》、《我们不出去打工了》、《过年三变》等稿件,先后被县委宣传部推荐发表至《湖南日报》、《怀化日报》、《边城晚报》等媒体。我觉得,要做好一名基层通讯员,关键是要做到“三有”:

一、要有一双“新闻眼”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有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离“国家大事”太远,新闻素材太少,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写。其实,我觉得是我们没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从新闻的角度想的不够多。曾有人这样说,“新闻就在你我身边。”新闻素材到处都有,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角。我们生活在基层,很多时候因为对周围环境的熟知而忽略了深入的去思考,去发现新闻。因此,基层通讯员要有一双“新闻眼”,时时候候,捕捉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小处着眼,寻找亮点。今年1月28日,我们乡里的干部与在外打工的村民篮球联谊赛结束后,我发现他们在热烈讨论家乡的新变化和工作打算,于是我就认真留意了他们的对话,并对村民进行了采访,撰写了一篇《今年回乡创业》消息,登上了《湖南日报》。后来我写的好几篇新闻,也都是从很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的,我想,只要我们留心,脑子里经常围着新闻转,就能从平平常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好多好新闻。

二、要有一本“学习经”

我认为,要写好新闻,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还记得我自己第一次动手写新闻,是关于我们沿溪乡信用社重新开张的一个消息,我冥思苦想了好久仍不知该如何下手,后来我就在百度新闻里搜索到了一篇类似的稿件,然后按照别人写新闻的模式,用自己的语言去模仿着写作。虽然都说“记得别人的好句子,就是自己的好文章”,但新闻必竟是一门学问。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除了平时经常阅读《人民日报》、《湖南日报》、《怀化日报》等党报党刊外,我还特意从县城书店里购买了《通讯员写作指导》等书籍,并精心制作了一本学习笔记,看各大媒体报刊上的文章,好的句子都抄到自己的本子上。慢慢地,写作水平提高了,还经常能从学习中了解当前的宣传重点,进行新闻创作。

三、要有一颗“感恩心”

作为一名基层的通讯员,我觉得既要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有心人”,更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我觉得要感谢组织。我在与县内的一些通讯员交流过程中得知,乡镇都对新闻宣传非常重视,并积极为我们采写新闻稿件提供条件,增强了我们写作的动力。虽然乡镇财政困难,但我们乡和其他的很多乡镇都给通讯员发稿设立了奖励,这对我们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其次要感恩身边人。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写作水平,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虚心的向从事新闻写作的老师们学习,感恩身边人,不懂多问,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再次我觉得要感谢媒体平台。因为有了这个平台,才能让我们的作品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和舞台,才能让我们在彼此之间寻找到距离,相互学习,不断成长;最后我想要感谢一个好的创作环境。感谢中国溆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对我的热情指导和无私帮助,在我每投一篇稿件的时候,他们都认真的修改,耐心的指点,帮我把不太成熟的文章改到最佳,让我找到自己的差距所在,使我的写作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各位领导,再次感谢你们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虽然平时从事新闻写作比较辛苦,但每每看到自己写的稿件发表在报纸和网络上时,我都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虽然我在平时的新闻写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多想、多问、多写,让我们的新闻事业深深扎根在基层。

谢谢大家!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姜龙]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姜龙

编辑:网站值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