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信合心 惠民情】岗东信用社小额贷款助农致富
2012-11-15 16:51:00 字号:

 

岗东信用社

张恒洋在木材加工厂了解生产情况

本网讯(记者 谢华 通讯员 向会军 姜剑)初冬,天气短暂放晴,11月14日一清早,在县信用联社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一行来到位于三江林区的岗东信用社,就该社充分利用小额农户贷款助力农民发家致富的工作进行专题采访。

一路穿山而过,两边浓密的林木被浓雾笼罩,若隐若现。进入岗东乡境内,大雾被逐渐明朗的阳光冲淡,山村清秀靓丽的风景徐徐展开。信用联社工作人员介绍说,作为溆浦“东大门”的岗东乡,林木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不少老百姓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信用社的扶持下,在生态养殖、木材加工、苗木种植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收益,林区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红火。

“岗东信用社到了!”汽车缓缓停下,记者一行眼前一亮,驻足在一栋五层高的信用社大楼前。干净的场地,标准的配置,几名群众依次排列在窗口前,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忙着办理相关存贷手续。得知此行采访的意图,岗东信用社主任张恒洋笑呵呵的说道:“岗东虽是山区乡,但近年来随着近年来当地经济建设的升温加热,老百姓的创业热情也提高,致富意识增强,不少村民也充分借助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的政策优势,在自家门前做起了小生意,当上了小老板。”

10点整,大雾已经完全散开,在张恒洋的带领下,我们乘车顺着一条水泥路直接来到该乡镇江村11组村民刘永彪的木材加工厂。走近厂地,机器轰隆声此起彼伏,几名工人正在忙着加工和搬运木材。刘永彪告诉记者,2009年,一直在江苏做木材生意的他返乡创业,因看中了当地丰富的山林资源和广阔的木制品市场,便决定拿出打工的积蓄,办起了一个小型木材加工厂。

由于前期投入过大,仅木材加工机械刘永彪就花去了20多万元,即便四处借款筹资,进购木材资金仍存在缺陷。2010年,在了解到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的政策后,刘永彪向当地信用社递送了借款申请书,由于此项贷款不需要担保抵押,在确认借款用途真实以及借款人无信用不良记录后,很快岗东信用社按照政策规定给他办理了4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为木材加工进购原材料助了一臂之力。目前,该加工厂生产的半成品由于材料优质,市场十分走俏,不少产品在满足县内销售的同时还销往长沙、邵阳甚至浙江等地,年利润达20万元左右。看着自己已具规模的生意,刘永彪感叹道:“现在有了党委政府干部的帮扶,再加上信用社小额贷款的支持,我们返乡农民工创业也能轻轻松松走进了致富行列啦。”

“虽说是小额贷款,但由于不要担保,降低了贷款的门槛,老百姓贷款的需求就更加明显。”目前,在岗东乡,像刘永彪这样依托当地资源、依靠小额贷款致富的农户越来越多。张恒洋介绍,岗东信用社目前发放的小额贷款用途很广泛,除了做木材生意的,还有养殖的,建房的,也有个体户,特别是当地一家桶装水生意借助小额大款支持销售特别红火。

即将装车销售的桶装水

“水生意?”听到情况介绍,记者一行对此饶有兴趣。在张恒洋的带领下,没过多久便来到了邻近两江乡栗坪村的“两江之珠”桶装水生产基地。走进基地的院子,一栋长排的新低层楼房呈现眼前,几名工人在忙着从货车上卸放水桶,看到记者一行的到来,其中一个个子不高,身着朴实的青年人笑着走了过来,张恒洋介绍,这就是“两江之珠”的老板周本军。

今年刚满40岁的周本军是当地村民,初中毕业的他便前往广东等地打工。2004年,返乡探亲的他在一次吃当地特色豆腐的时候,偶然听当地人说起两江豆腐之所以质优味鲜,关键在于采用了本地山泉水,通过几经市场调查和筹划,不久,他在几个朋友的合伙下筹资10多万元办起了一个小型桶装水生产基地,经过卫生、质检相关机构的认证通过后,很快他的产品凭借独特的水质走销县内,得到了不少用户、企业的好评。

虽然生意开门顺利,可生产基地毕竟是小作坊,没规模也就无法继续扩大市场。2007年,周本军决定重建生产厂房,更新制水机器设备,就在面临50多万元的基础建设投入的紧张时期,当地信用社得知情况后主动向周本军介绍起了小额农户贷款的政策,在相关政策允许的条件下给予了他五万元的小额贷款支持,缓解了他短时间内筹资难的难题。如今,周本军的水生意越做越大,今年每月水销量同比增加近千桶,一年总销量达10多万桶,由小打小闹的生产规模走进了全县桶装水生产及销售最前列。面对雪中送炭的贷款支持,周本军说:“信用社的及时援助,不仅仅使得我规模扩大过程中减轻了负担,更大程度上让我们这些创业的农民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

走出基地,记者一行对当地信用社利用小额贷款积极扶持三农的工作有了直观深刻的感受。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该社因地制宜,根据山区农民的实际需求,积极投入资金支持农村地方经济建设,把农户小额贷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来抓,走出了一条富民强社之路。据了解,自2007年来,该社累计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达1400万元,截至今年10月底,小额农贷还有346笔,共564万余元。

张恒洋介绍,在三江辖区还有很多在信用社小额贷款支持下成功致富的生意人。亮坳村的卢甲枚在小额贷款支持下,办起了一个米酒加工厂,解决了全家人的生计;彭洲村的刘道平依靠小额贷款建起了一栋牲猪养殖场,300多头猪长势喜人;两江乡朱溪村的刘道亿在小额贷款扶持下造了80亩速生丰产林、20亩果药经济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更多的林区百姓在小额贷款的积极扶持下,搞活了经济,富裕了生活,奔向了发家致富的小康道路。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谢华 向会军 姜剑]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谢华 向会军 姜剑

编辑:网站值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