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感动溆浦人物】马宏波:“天使”引路人
2013-12-06 11:05:00 字号:

 

 

马宏波用手语与孩子们沟通

11月18日清晨,一缕阳光穿透暖冬的薄雾,小城渐渐明媚。马宏波比往常起得更早。他西装革履,信心满满地走进溆浦县聋儿语言康复学校。

校园还在安睡中。再过两个小时,就要举行溆浦县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揭牌仪式,马宏波仰望着披挂着红绸的学校大门,掩不住内心的澎湃:这一天,我等了太久……

马宏波是溆浦县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感情都倾注到了学校和80个特殊孩子之中,码砖砌墙,一点一点夯实着我县特教工作的根基,阐释着一名特教工作者的责任与奉献。

建校:让孩子们有一个停靠的港湾

早在15年前,特校对于马宏波而言,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他从未想过他的职业会和特校挂钩。1998年6月,学习民政管理的马宏波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县聋儿语言康复学校工作。然而,当他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来到学校时,他惊呆了——学校只是一个租来的房子,面积不足200平方米,全校只有10个学生,全年工作经费只有2000元,没有一个专业教师。

初到特殊学校,马宏波的心理落差之大可想而知。马宏波想过一走了之,可是看到那些孩子倚着破旧的门窗,对着他笑的时候,他的脚步再也迈不开。是这些特殊孩子的纯真笑脸,让他安定了自己的心。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马宏波从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做起,学习手语,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引导智障儿童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承担学校所有的杂事粗活……一路走来,一路辛酸,马宏波没有心力顾及自己的个人感受,他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并深入到各个乡镇寻访特殊儿童,帮助他们入学。

然而,当时的状况不容乐观:学校破败,工作经费有限,每月还要向学生收缴100元生活费,许多家庭因经济困难,不得已让孩子辍学在家,在校学生最少的时候只有4个。大部分聋哑、智障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无法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成为家庭与社会的包袱。

“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让每一个特殊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停靠的港湾。”马宏波在心里暗暗下了个决心,一定要将特校打造成为孩子正常成长的平台,为社会所接受。让孩子们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想到容易做到难。马宏波一心扑在工作上,跑项目,寻支持,走访学生……2006年,马宏波挑起大梁,接任聋儿语言康复学校校长一职。他积极谋划,争取资金,为学生减免了生活费、医疗费等各种费用,对学生实行免费,基本保证了学生的入校率。2008年,通过爱心人士的牵桥搭线,学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建立了联系,并在溆浦县民政局、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筹资128万元在火车站附近购买了一幢四层砖混结构房屋,用于教学和学生住宿,还新建了一个约200平方米的运动场。彻底改变了学校原来靠租房办学的尴尬境况,结束了该校办校18年来“有校无房”的局面。

焕然一新的新教学楼

学校搬迁后,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马宏波不满足于此,他要办一流的特校,让孩子们享受到一流的教育。2010年,该校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80万元,又向民政、教育、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广泛争取资金,启动了新教学区的建设。今年11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又捐资45万元,用于学校建设。目前,该校教学综合楼已建设完毕,总建筑面积2240平方米,建设有律动、舞蹈、运动保健等专业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可容纳120名特殊儿童就读,办学条件与办学效果在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学校中都数一数二。

硬件条件改善了,软件也得跟上。马宏波带领该校全体教师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用的管理模式,针对孩子们的形体特征、智力、兴趣等开设了美术、感统、启智、舞蹈、体育等课程,让学生们各学所长,适应生活的需要。今年,该校还争取到了两个特岗教师的名额,进一步配齐配优了师资力量,为学校注入了新的力量。

育人: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宠爱

“这里的孩子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他们就像是被上天遗忘的天使,都值得被宠爱。我们的职责就是要让他们学会生活自理,做一个有用的人,哪怕他们的进步只有一点点。”从事特教工作多年,马宏波有自己深深的体会,他没有一般教师“桃李满天下”的宏远目标,他的目标很小:让一个聋哑孩子学会与人沟通,让一个智障孩子学会生活自理,让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能走出自己的小角落……

马宏波有一本特殊的学生档案,这本档案存在于他的心里。在档案册里,他对孩子的状况了如指掌,身体素质、家庭状况、培养目标……每一个细节都有标注。他为每一个孩子都量身定做了一套课程,最大程度适应孩子的教学。

现就读于三完小三年级的贺毅,曾经是一个重度听力障碍生,智力并无缺陷。在特校就读过程中,马宏波发现贺毅还有残余听力,为其联系到长沙做康复治疗。通过多次治疗,贺毅借助助听器已经可以正常与人沟通。

关心孩子们就餐

卢峰镇横岩村的李明寒今年8岁,患有先天性智力残疾,智力发展缓慢,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后来,她的家人把她送到聋儿语言康复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如今不仅能说能走,还能独自吃饭。看着她的进步,小明寒的奶奶对学校与校长赞不绝口:“是特校老师给了她希望。”

虽然从事的是特教工作,可马宏波在教学中从来不会给予学生们特殊待遇,甚至会更严厉地要求学生,他要培养的是孩子们的适应能力,让孩子们有序生活。在该校食堂就餐时,孩子们会带上自己的餐具,自觉地排成长队等候就餐。学校实行严格的寄宿制,大部分孩子都必须独立完成宿舍卫生打扫、衣物清洗等事情,对个别年纪太小或是行动不便的孩子,学校才会给他们以“特殊”的照顾,让同学帮助完成。在这样的培养之下,孩子们个个能动手,形成了自己动手、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

正是有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汲取了积极对面生活的正能量。在今年10月怀化市举办的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中,该校毕业的黄俊豪、肖建平、舒周燕在田径运动、羽毛球比赛中均获得了优异成绩。溆浦县福利硅砂厂还和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会为学校解决1-4名残疾学生就业。从该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走上了司机、理发师、汽修等各行各业的岗位,有了正常的人生轨道。

马宏波既是“严师”,亦是“慈父”。多年来,马宏波坚持带头在学校晚间的值班工作。热天,他会在学生的宿舍里点上蚊香,让学生免受蚊虫叮咬。冬天,他每晚都要到学生宿舍查寝,给学生们盖上被子,关好窗户,免得学生着凉感冒。有一次,学生罗平祥半夜患了急性病,已经在家休息的马宏波立刻赶回学校把他送到县人民医院,整整守护了两天两夜,直到罗平祥脱险才回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宏波的付出获得了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家长们都说他是个好老师,孩子们也记住了这个笑容憨憨的校长,只要他出现在操场中,孩子们就会迅速向他聚集,争先恐后地和校长分享学校的趣事。10岁的向鑫彬是个智障孩子,一看到校长,他就大声喊着要校长拿手机给他放歌听。刚4岁的侯野是听力障碍学生,也是学校年龄最小的孩子,他喜欢吊在校长的手臂上“荡秋千”。而谌叶秀、张玲等几个聋哑女童则喜欢和校长分享当天学习了什么新的舞蹈动作,并自动站成一排,认认真真地表演给校长看……

播爱:让爱之花遍开溆水大地

“爱一份事业,才能做大这份事业。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特教事业,关注特殊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不会被遗忘。”马宏波说,这些孩子是折了翅膀的天使,更值得我们去关爱,去疼惜。

对于马宏波而言,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做特教事业,他要让关爱之光润泽每一个特殊儿童。聋哑儿、智障儿、残疾孤儿的家庭住址非常分散,大多生活在边远、贫困的农村,交通十分不便。由于工作经费有限,为节省费用,马宏波常常与教师坐公共汽车去做家访,从来都舍不得花钱租车。在公共汽车无法到达、路途又比较遥远的村落,马宏波就租摩托车去,有好几次差点翻车。

一有时间,马宏波就与孩子们打球,帮他们做康复训练

黄俊豪、黄俊梅是龙王江乡白竹坪村人,兄妹俩都是听力残疾,家庭条件十分窘迫,其父母不愿把他们送到学校读书。为了让两个孩子入学,马宏波租了一台摩托车去做家访。下山的时候,为了省钱,他们搭乘了一辆农用车,由于山势太陡,农用车差点翻车。想想当时脚下就是悬崖的情形,马宏波至今都心有余悸。还有一回,马宏波与同事去做家访时因路不好走,车子翻倒在地,同行的教师劝他先去医院,他却说没关系,硬是忍痛去了学生的家中。

就这样,马宏波用坚持不放弃的韧劲,走遍了全县43个乡镇,深入到特殊儿童家里走访、动员、登记,掌握了全县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

马宏波对自己很“狠”,但对学生总是倾注了全部的爱。在家访过程中,马宏波了解到,有一部分孩子因为重度残疾,只能卧床,无法接受教育,许多家长看着孩子受苦却无能为力。马宏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被抛弃了吗?不,绝不可以!马宏波十分坚定。

特学特办,把特校教育办到孩子的家里去。马宏波开始探索送教上门的新方式。在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后,他为学生设置了特殊的课程,包括刷牙、洗脸、吃饭、识字等内容。他反复叮嘱家长,每一个月都要教会他们一种新的能力,让他们渐渐学会生活自理。

瞿凤霞今年7岁,只能坐,不能站,是特校“上门教学”的对象。马宏波带领专业教师到她家中,教孩子日常起居,并定期为她做康复训练。在大家的精心照顾与帮助下,她正在慢慢进步,已经能自己吃饭、上厕所、清理个人卫生了。瞿妈妈很是感激马校长,每次进城都会给马宏波带去一点花生、辣椒之类的土特产。

几年来,该校“上门教学”学生已有15名,每个月月初,马宏波都会和教师一起逐个上门,为他们送去学习资料。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马宏波也笑了,他说,为了这份事业,为了这些孩子,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采访札记:眼见着县聋儿语言康复学校的变化,眼见着孩子们在敞亮的新学校里踢球、跳舞、做游戏……他们的笑容就和今年这个冬天的阳光一样,明媚,温暖。光是这样看着看着,心就被轻轻地触动了。

带着这样的感觉去采访校长马宏波,听他讲学校的发展,孩子们遗失的美好、快乐与成长,体味他为特殊儿童教育所作的努力,分享他与孩子们共处的自在,笔者几次动容落泪。对这些孩子,他没有高高在上的同情,没有感天动地的誓言,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付出与真心实意的关怀,他只希望,在孩子们的成长路上,尽力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走入正常的人生轨道。

小善大爱,大爱无疆。是对马宏波最好的阐释。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芬颖]

[编辑:周晓鹏]

 

来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王芬颖

编辑:网站值班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