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慰问低保老人

桐油坡村小学生吃上了营养餐
在溆浦,木溪乡素有“竹笋之乡”的美称。走进依山连绵的竹海,只听清风起处,一片沙沙之声悦耳。
木溪乡位于溆浦县西北部,是一脚踏三县之地,与沅陵、辰溪毗邻,拥有林地面积97114.5亩,耕地面积9035亩,是典型的山多地少的贫困乡。近年来,木溪乡以山为依托,逆境中务实进取,唱出了一曲催人奋进的山乡蝶变之歌。
筑牢发展“基石”
木溪乡离县城30公里,一条县道坑坑洼洼,晴天灰,雨天泥,去趟县城要一个多小时。全乡13个村有8个村通不了车。“篱笆房,泥巴水,出门全靠两条腿。”曾是木溪乡交通落后的真实写照。交通落后是木溪村民祖祖辈辈的痛,是木溪乡发展最大瓶颈。
“路不通,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木溪乡党委书记赵永生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像木溪这样的偏远山乡,只有把路等基础设施建好,才能谈发展。因此,乡党委政府决定勒紧裤腰带,修好致富路。
雷鸣溪村距木溪乡政府4.85公里,地处偏远,人居分散。通往乡政府的乡级公路是该村最大的一条路,但也只是摩托车、拖拉机勉强通过,稍大些的机动车辆无法通行。“遇上下雨天,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泥坑里,不到天晴出不来”曾在该村开过拖拉机的谢绍金回忆说,那时,村民们赶集或去乡政府办事要走上个把小时。“当时,听到该村公路要扩宽硬化了,村民们天天给我打电话,非常高兴。”联系该村的木溪乡党委委员向世军介绍,2013年9月,在木溪乡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通过多方努力,雷鸣溪村盼了十几年的公路扩修硬化终于开始动工了。期间,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村民积极筹集修路资金13万余元,为公路的畅通贡献了一份力量。今年10月3日,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如银蛇一般,从青山绿水之间飞舞而出。
“路不通,经济就发展不起来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木溪乡党委书记赵永生讲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像木溪这样的偏远山乡,只有把路等基础设施建好,才能谈发展。因此,乡党委政府决定勒紧裤腰带,修好致富路。
雷鸣溪村距木溪乡政府4.85公里,地处偏远,人居分散。通往乡政府的乡级公路是该村最大的一条路,但也只是摩托车、拖拉机勉强通过,稍大些的机动车辆无法通行。“遇上下雨天,一不小心就会掉到泥坑里,不到天晴出不来”曾在该村开过拖拉机的谢绍金回忆说,那时,村民们赶集或去乡政府办事要走上个把小时。“当时,听到该村公路要扩宽硬化了,村民们天天给我打电话,非常高兴。”联系该村的木溪乡党委委员向世军介绍,2013年9月,在木溪乡党委政府的积极争取下,通过多方努力,雷鸣溪村盼了十几年的公路扩修硬化终于开始动工了。期间,村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村民积极筹集修路资金13万余元,为公路的畅通贡献了一份力量。今年10月3日,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如银蛇一般,从青山绿水之间飞舞而出。

村民修复木温公路
“人在山上,山在天上”这是当地对田儿冲村的戏称。田儿冲村在木溪乡以“三最”闻名,海拔最高、路程最远、经济最落后。为了解决田儿冲村100多户出行难的问题,木溪乡党委书记赵永生带领党政一班人先后20余次深入该村实地调研,与工程人员敲定了公路改建、硬化方案。12月23日,8公里乡道已经完成路基平整工程,硬化工程即将启动。
岩坪村约1公里的 “断头路”把6个组一分为二,不仅群众交通不便,而且围绕公路问题矛盾不断,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今年3月,经乡、村两级共同努力,多次协商,多年无解的“断头路”实现通车。
顺畅通行、方便用电、安全饮水曾是木溪乡村民最大的愿望。近年来,木溪乡除了扩建硬化8个村20余公里的乡道,解决了7000余人出行问题外,还解决了3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保障1200余人的用电安全,农网改造也正在筹备之中,2015年将完成农网改造“清零”工作。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大力推进渠坝维修、病险水库加固等民生工程。完成了4900米水渠硬化维修,7口山塘清淤,11座渠坝维修,1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
“我现在吃穿不用愁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木溪村73岁的老人向学玉老人一脸红润。向学玉老人中年丧夫,一个人拉扯3个孩子长大,生活非常清苦,至今还生活在不足30平米的木房子里。由于经济拮据,生活条件艰苦,致使体弱多病。乡党委了解核实情况后,立即为她办了低保,解决她的生活困难。为了能真正的扶助贫困人口,木溪乡党委、政府实施“阳光低保”,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对全乡低保户进行全面核实查清,坚决取消人情保、关系保。今年,像向学玉老人这样的贫困人口共有829人吃上了低保。
岩坪村约1公里的 “断头路”把6个组一分为二,不仅群众交通不便,而且围绕公路问题矛盾不断,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问题。今年3月,经乡、村两级共同努力,多次协商,多年无解的“断头路”实现通车。
顺畅通行、方便用电、安全饮水曾是木溪乡村民最大的愿望。近年来,木溪乡除了扩建硬化8个村20余公里的乡道,解决了7000余人出行问题外,还解决了3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保障1200余人的用电安全,农网改造也正在筹备之中,2015年将完成农网改造“清零”工作。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大力推进渠坝维修、病险水库加固等民生工程。完成了4900米水渠硬化维修,7口山塘清淤,11座渠坝维修,1座病险水库加固工程。
“我现在吃穿不用愁了,感谢党的好政策。”木溪村73岁的老人向学玉老人一脸红润。向学玉老人中年丧夫,一个人拉扯3个孩子长大,生活非常清苦,至今还生活在不足30平米的木房子里。由于经济拮据,生活条件艰苦,致使体弱多病。乡党委了解核实情况后,立即为她办了低保,解决她的生活困难。为了能真正的扶助贫困人口,木溪乡党委、政府实施“阳光低保”,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对全乡低保户进行全面核实查清,坚决取消人情保、关系保。今年,像向学玉老人这样的贫困人口共有829人吃上了低保。
打造富民产业
“立足山区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致富。”2014年3月6日,在贯彻落实县委农村经济会议精神暨木溪乡经济研讨会上,乡党委政府确定了全乡经济发展思路。
能见到山的地方就能见到竹。木溪乡的竹林面积达四万余亩,约占全乡面积的一半。竹笋品种有山竹笋、楠山竹笋、白竹笋等6种之多。每年三、四月份,到处是竹林涛声吐春笋的盛景。只要上山溜达一会儿,就可以采到满筐的新鲜竹笋。
位于该乡的溆浦县顺成天然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就是以竹笋加工为主的企业。该公司2006年成立,厂房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110多名,技术人员10名。“当时,我看到山上竹笋多,但大多都浪费掉了。”顺成天然食品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顺成回忆,以前农民将竹笋粗加工后外卖给广东、浙江的老板,价格低廉,只能赚点运输费。后来经乡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多次请专家实地指导,研究开发竹笋产品。现在,每逢出笋季节,村民就把采来的竹笋卖到公司,公司经过加工包装后外销。公司生产的“仙笋”牌小竹笋远销至上海、长沙、杭州、广州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如今,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4年,生产竹笋的企业已达2家,全年共收购鲜笋400吨,加工生产干盐笋200余吨,吸收邻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带动邻近村民采集鲜笋人数达2000余人,加工销售总产值就高达3600余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小竹笋”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除了竹笋加工外,我们还准备发展楠竹产业。”木溪乡乡长严芳艺介绍说,以前受制于交通不便和全县没有竹产品加工企业,难以把丰富的竹资源转变成经济效益,现在交通也方便了,该乡已和溆浦县乐园竹业生产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协议,作为其原材料基地。现在,已在全乡10个村进行宣传,发动农民种植优质楠竹。
山峦叠翠,水碧林郁,空气新鲜,风景如画。在木溪乡,无论你在站在哪一条林间小路上,全身都有一种放松、惬意的感受。近年来,木溪乡还瞄准了日渐兴盛的休闲旅游市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能见到山的地方就能见到竹。木溪乡的竹林面积达四万余亩,约占全乡面积的一半。竹笋品种有山竹笋、楠山竹笋、白竹笋等6种之多。每年三、四月份,到处是竹林涛声吐春笋的盛景。只要上山溜达一会儿,就可以采到满筐的新鲜竹笋。
位于该乡的溆浦县顺成天然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就是以竹笋加工为主的企业。该公司2006年成立,厂房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110多名,技术人员10名。“当时,我看到山上竹笋多,但大多都浪费掉了。”顺成天然食品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顺成回忆,以前农民将竹笋粗加工后外卖给广东、浙江的老板,价格低廉,只能赚点运输费。后来经乡党委政府积极联系,多次请专家实地指导,研究开发竹笋产品。现在,每逢出笋季节,村民就把采来的竹笋卖到公司,公司经过加工包装后外销。公司生产的“仙笋”牌小竹笋远销至上海、长沙、杭州、广州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如今,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4年,生产竹笋的企业已达2家,全年共收购鲜笋400吨,加工生产干盐笋200余吨,吸收邻近剩余劳动力200余人,带动邻近村民采集鲜笋人数达2000余人,加工销售总产值就高达3600余万元,带动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小竹笋”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除了竹笋加工外,我们还准备发展楠竹产业。”木溪乡乡长严芳艺介绍说,以前受制于交通不便和全县没有竹产品加工企业,难以把丰富的竹资源转变成经济效益,现在交通也方便了,该乡已和溆浦县乐园竹业生产有限公司达成了初步协议,作为其原材料基地。现在,已在全乡10个村进行宣传,发动农民种植优质楠竹。
山峦叠翠,水碧林郁,空气新鲜,风景如画。在木溪乡,无论你在站在哪一条林间小路上,全身都有一种放松、惬意的感受。近年来,木溪乡还瞄准了日渐兴盛的休闲旅游市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美丽的碧水山庄一角
亭、台、榭、廊、桥环绕,绿草如茵,碧波荡漾,湖岸杨柳依依,美不胜收。这就是该乡近年来倾力打造的休闲观光生态农庄—碧水山庄。山庄以金家洞水库为主体,建有水上乐园、金龙寺、烧烤场、逸仙阁、望江居等休闲游乐设施,是上班族周末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今年,山庄承接大型活动十余次,接待游客2万余人,纯利润达60余万元。“明年,山庄还将实施扩建工程,向集休闲观光、特色种养殖业为一体综合性庄园发展。”山庄经理罗春梅谈起了明年的打算。
“我们计划以碧水山庄为起点,往西分别发展竹林、溶洞观光旅游带。”木溪乡专职副书记、人大主席舒泥森说,东部以位于椭圆村的碧水山庄为主,中部发展竹林观光,西部对田儿冲村的天然溶洞、溪流等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旅游圈,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提倡鼓励下,一批特色养殖业也悄然兴起。木溪村的养猪产业,畔坪村的养鸡、养羊产业,舵园村的养鱼、养蛇产业……均欣欣向荣,稳步发展。
“我们计划以碧水山庄为起点,往西分别发展竹林、溶洞观光旅游带。”木溪乡专职副书记、人大主席舒泥森说,东部以位于椭圆村的碧水山庄为主,中部发展竹林观光,西部对田儿冲村的天然溶洞、溪流等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旅游圈,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提倡鼓励下,一批特色养殖业也悄然兴起。木溪村的养猪产业,畔坪村的养鸡、养羊产业,舵园村的养鱼、养蛇产业……均欣欣向荣,稳步发展。
刮起亲民之风
“没有好作风就没有凝聚力,没有凝聚力就无法发展,没有发展就会永远落后”这是赵永生每次开会都会说的一句话,告诫自己也告诫该乡全体党员干部。今年,木溪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契机,严抓干部作风建设,营造了风清气正,崇尚实干的工作氛围。
木溪乡政府的党员干部,每个人都挂着一块工作牌,照片、姓名、职务、分管事项一目了然,并与宣传栏上张贴的便民服务卡一一对应,群众到政府办事,一看就能找准人。
木溪乡政府的党员干部,每个人都挂着一块工作牌,照片、姓名、职务、分管事项一目了然,并与宣传栏上张贴的便民服务卡一一对应,群众到政府办事,一看就能找准人。

雷鸣溪村村民在图书室看书
作风从出勤抓起。木溪乡对党委政府及站所机关上班实行坐班制。星期一到星期五干部职工严禁“走读”,党政带头打卡上班,工作期间必须严守岗位,不得私自离岗、串岗。晚上也必须住在乡政府,周末和节假日必须是两个党政领导干部带领干部值班。即使双休日逢赶集,全体干部职工也必须在岗。2014年 7月,溆浦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对该乡干部在岗情况进行了一次暗访、督查,全乡43名干部,除了开会、下村、出差等人员,在岗 38人,得到了督查组的高度称赞。
群众满不满意是评价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准。木溪乡在为民服务上要求干部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三联七到户”。实施“全员驻村”。党员干部每个月深入自己所联系村组、农户家中不得低于2次,收集意见不得少于2条;每周一的例会必须汇报为群众解决问题情况。特别是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建立台账,进行研究分析拿出解决办法;实行全天候接访制度。只要群众有诉求,不管多晚,都必须接访登记,及时办理,做到接访零积案。近年来,木溪乡实现越级、非法上访“零上访”。为方便群众办事,2011年,该乡在全县率先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今年来,便民中心已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496件,服务744人次。
石岩湖村曾是全县有名的软弱涣散村。村支两委干部不团结,拉帮结派,群众对村干部意见很大,群众之间也矛盾重重,人心涣散。为了彻底解决该村软弱涣散的面貌,乡党委书记赵永生亲自挂点,带领乡党政领导深入该村10余次,详细了解情况,收集意见。与村支两委干部一一展开座谈,统一思想。并积极为该村解决了公路硬化、人畜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问题。如今,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石岩湖村整洁卫生、文明和谐,呈现出了“幸福、文明、和谐”的农村新气象。
11月20日,木溪至皂溪公路出现塌方,车辆无法通行,行人通过十分危险。乡长严芳艺听到消息后,立即带领值班干部冒雨赶往现场,对塌方进行紧急处理,确保行人安全。此后,她又安排5万元经费,并先后3次深入现场,督办塌方处理情况,直至公路修复完成。

舵园养鸡场工人正在给鸡添加饲料
“以前是我们找政府,现在是政府找我们”舵园村养鸡大户李柏章介绍,乡党委委员向世军为鸡场的场地、销路等跑上跑下,积极主动解决困难,才使鸡场效益越来越好。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共为群众解决突出困难30余件,化解民怨多少300余起。2014年上半年,在怀化市社会治安综合民调中木溪乡列全市第14,全县第2位。
[稿源:中国溆浦网]
[作者:曾伟 向世军]
[编辑:周晓鹏]
[作者:曾伟 向世军]
[编辑:周晓鹏]
来源:红网溆浦站
作者:曾伟
编辑:网站值班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