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报喜!村里变样了! | 祖师殿镇灶溪村:“扶贫猪”拱开脱贫路
2021-01-04 09:17:42 字号:

报喜!村里变样了! | 祖师殿镇灶溪村:“扶贫猪”拱开脱贫路

溆浦融媒讯(通讯员 唐劲松)天刚破晓,鱼肚白还在天边挂着,山村安静祥和。8月9日清晨,祖师殿镇灶溪村的盘山公路上,疾驶着一行车队,领头的车身上,挂着“产业扶贫、送猪下乡”;“关注贫困、真情扶贫”的横幅。红底白字,很是耀眼。这是县畜牧水产局组织全县养殖大户为灶溪村贫困户送猪仔进村的车队。车队于清早五点钟从县城出发,紧赶急走,已行驶一个多小时,为的是趁着天气凉快,将猪仔尽快地送到贫困户手中。

1.jpg

灶溪村村部门前,站满了人群,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是灶溪村的贫困户,早早地来到村部,挑着猪笼、箩筐、或手拿大大的尼龙袋子。

2.jpg

“来了!来了!”眼尖的首先看到了从村前水口山入口处公路上急驶而来的领头车辆,接着一辆辆汽车鱼惯而来,须臾,齐展展地停到了村部前的操场上。

7.jpg

人群朝车队迎去,有的奔向了装满猪仔的两辆大卡车,看到满车的“龙潭花猪”,交口称赞“好乖的花猪!好乖的花猪!”。车上的猪仔似乎通了人性,发出了“哼!哼!哼!”的叫声,象是在回应着乡亲们。

局长舒方友率先走下车来,向群众打着招呼,引领着养殖大户们向村部会议室走去。支部书记何维新快步迎了上去,热情地同大家握手,问候着大家。这位从乡镇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领导,为了扶贫工作,又重新披挂上阵,奉献自己的余热,融入到伟大的扶贫工作中来。

4.jpg

“乡亲们,开会了。”何维新大声地招呼着贫困户进入会场。

“乡亲们,畜牧水产局组织养殖大户到灶溪村来扶贫,我们要感谢畜牧水产局,感恩养殖大户们的真情扶贫”,何维新说道。

“乡亲们,我向大家介绍来到灶溪村扶贫的养殖大户,因为有了他们的真情帮扶,才有了价值三十余万元的猪仔进村,我们要向养殖大户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舒方友局长动情地说着。

“张在信,来自小横垅乡,因为勤劳,成了全县最大的养殖大户之一,今天给我们送来了三十头猪仔”。舒方友将手指向了坐在身边的张在信。张在信望了望大家,笑了笑说道:“我也是农村人,以前也很穷,帮助乡亲们应该的,应该的……”。朴实自然的话语让大家感到很亲切,乡亲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严平,淘金坪乡的一位青年农民。如今是全县“龙潭花猪”最大的养殖专业户。他送来了八头猪仔,还为每头猪仔配送饲料一包。这次的“龙潭花猪”猪仔饲料全部由他的养殖场提供。”

“李生光,一位最为热心的养殖户,这次他牵头组织了龙潭区域内44户养殖大户参与扶贫活动。从龙潭到灶溪有一百多公里路,要二个多小时才能到达。”

“今天每户发两头猪仔,按点名秩序领猪”。何维新布置发猪工作。

5.jpg

大家簇拥着何维新来到卡车面前,满车的“龙潭花猪”见人群来到,拚命地挤向一侧,“哼哼唧唧”地欢叫着,好象想急于见到它们新的主人。

老共产党员向积松跳上车去,自告奋勇,要为乡亲们捉猪发猪。

6.jpg

“刘晒英”。第一个叫到名字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阿婆,人们将同情的目光投向了她。大家知道,刘晒英丈夫早死,儿子、儿媳也于她先亡,如今同孙子生活。因为家贫,孙子快四十岁了至今单身着。刘大娘拄着拐杖,同他孙子一起来到了车前。向积松有意挑选稍大的猪仔给她。向积松抓住猪仔的后腿,猪仔被倒提着,发出了“喂——喂——喂!”的嘶叫。刘大娘热切地看着猪仔,双目放射出喜悦的光茫。黄大爷笑着说“刚娃子,好好喂,喂肥了送给丈母娘,就有老婆过年了”。乡亲们发出欢快的笑声。

“朱泽旭”。一个五十开外的汉子来到了车前,全身上下透露出疲惫的神态。穿着破旧的上衣,裤脚一高一低的挽着,沾着泥巴,显然刚从地里回来。何维新说“朱泽旭的日子过得苦呀,上有八十多岁的父母,下有两个上学的小孩,妻子是精神病人,长年需要服药,全家只有他一个劳力。”朱泽旭挑着一担箩筐,手中接过一只猪仔,可箩筐太小,猪仔刚一放进去,就双腿一蹬,从箩筐里跳了出来,“嗷、嗷、嗷”地叫着向前跑去。朱泽旭急忙去追,脚被箩筐绳子绊住,摔了一个嘴啃泥。乡亲们哄地大笑起来,“朱泽旭,这么急就想吃猪肉了”,有人说笑道。此时,早有几个年轻人帮忙把猪抓住,交给朱泽旭。朱泽旭紧紧地抱着,怕它再跑,象抱着心爱的婴儿,露出慈爱的眼神。朱泽旭的心里,把它当做脱贫的希望。

“何维富”。随着点名声音的落下,紧跟而来的是一阵激烈的咳嗽。良久,何维富才来到跟前,身材虽高大,但脸色苍白着,冒着冷汗,显然是刚才激烈咳嗽的原因。扶贫队长唐劲松说“何维富本是一个强壮的汉子,能打工挣钱,前年还新修了房子。但现在患了肺癌,不能劳动,需长期服药。全家只能靠妻子外出打工养家,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何维富用尼龙袋子装好了两头猪,这位勤劳的汉子在想“两头猪仔,好好喂,到过年时就可长大,一头用来过年,一头用来换钱。”

“向积忠、向积举、黄德礼……”贫困户们被一一叫到名字,一个个高兴地领到猪仔,挑着猪仔向家中走去。一时间整个山村,荡漾着人的欢笑,猪的欢叫,山村不再寂静。

3.jpg

相聚是短暂的,交流是欢畅的。早餐过后,养殖大户们就要离去了,同乡亲们亲切地话别着。大门前、禾堂上、大家手拉着手合影留念。养殖大户们坐上车时,乡亲们将自产的花生,板栗、西瓜塞进车去,养殖大户们拒绝着不肯收下,弄得乡亲们很是着急。乡亲们真情地说道“过年杀年猪时,一定来呷猪血汤。”

此时,太阳灿烂升起,红霞满天,山风吹佛,喜鹊在枝头喳喳欢叫,一幅和谐喜庆的画卷。

贫困户身处深山、养殖大户们来自四面八方,互不相干的两类人,却是因何而牵手一起呢?这要从2017年初畜牧水产局作为灶溪村的扶贫后盾单位说起。

灶溪村是祖师殿镇一个偏远贫困的山村,共有526户、1903人,其中,贫困户218户、707人,占全村人口37%。灶溪原名“罩溪”,意为高山笼罩溪流之意。全村自然条件很差,可耕地极少,人平水田仅0.3亩、旱地0.4亩。全村经济作物不多,没有形成产业,群众经济收入以种养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面对灶溪村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贫困发生率高的严峻现实,要完成全村的脱贫攻坚任务谈何容易。该怎样帮扶灶溪村贫困群众脱贫呢?局长舒方友认真地思考着,这位在基层做过八年党委书记,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农民儿子,对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从来没有退宿、没有含糊,内心充满着坚定的决心。“一定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否则愧对人民、愧对党。”他一遍一遍地告诫着自己。

扶贫伊始,舒方友深入灶溪村走访调研。他看到灶溪村虽山高谷深,溪流密布,草场资源丰富。同群众座谈,了解到群众有着养殖的传统,养殖业依然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舒方友找到了灶溪村精准扶贫的对策,即结合灶溪村情,结合畜牧水产局职能——大力发展养殖产业。

发展养殖产业的第一步,从简单易行的溆浦鹅养殖开始。灶溪村适合养鹅,溆浦鹅产业正是县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五月份,二千多只鹅苗送到了贫困户手中。养上了鹅,但还不能保证贫困户就能脱贫,下一步该怎么走呢?扶贫到了节骨眼上,再进一步就能脱贫,退一步就贫困依旧。

7月底,舒方友又来到了灶溪村走访调研。在同贫困户朱良启座谈时,朱良启说“舒局长,感谢你为我们送来了鹅苗,在中秋节时,鹅就可长大卖钱了。要是能再给我们送两头猪仔就更好了,一头猪养大可卖二千多元,两头猪就可卖四千到五千元,今年我们也就脱贫了。”

贫困户朱良启的一席话,让舒方友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也更为之一振。他看到了贫困户摆脱贫困的强烈愿望,更看到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之光。在他看来“贫困户有想法是好事,就怕贫困户没有想法,帮而不动,扶而不起。”

舒方友带着贫困户的脱贫愿望,回到了局里,立即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送猪扶贫的工作方案。初步预算,户平二头猪仔,总需资金三十余万元。三十余万元,对于财力并不宽裕的畜牧水产局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加之在五月份,已为贫困户们发放了价值十余万元的鹅苗,要再掏三十万元也是力不从心。

“三十万元”的巨额资金,送猪扶贫似乎一下子陷入了难题。但再难也要想法完成,舒方友深知: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任何借口。

动用项目款,不行;挪用生猪奖补资金,此路不通;减发干部年底奖金,此法也不可取。应该怎么办呢?党政一班人研究着,提出各种方法和思路,都被一一否决。好象这件事办不成了,大家陷于了沉默。

舒方友走出了会议室,在走廊里来回走着,内心苦闷憔急,回想自己工作二十多年,从来还没有被工作难到过,今天难道送猪扶贫就难到我了吗?对工作他有一股从未服输的干劲,他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去想大胆去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抬头抑望着天空,天空深邃幽远,使他的思维也象天空样无限延展。突然他的脑海里闪现出了“切实强化社会合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指示,让他醍醐灌顶似的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他急步回到办公室,对着桌子连连轻锤着说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组织发动全县养殖大户进村扶贫,这符合上级的扶贫政策。”

思路决定出路。经舒方友这么一点拨,党政一班人翻然醒悟。副局长雷生春说:“全县有一千多养殖大户,他们是先富起来的一群人,动员他们结对贫困户扶贫,这将是一股很大的社会力量,作用不可小觑。”

在习总书记“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指示的指引下,舒方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组会议上很快形成了决定和工作方案,即组织动员全县养殖大户牵手贫困户,倡议向贫困户赠送两头猪仔的扶贫活动。

扶贫倡议一经发出,得到了全县广大养殖大户们的积极响应,主动报名参与扶贫的养殖大户达到105名。有的主动提供猪仔,有的则直接提出包保结对贫困户,帮扶脱贫。

养猪大户张在信说:“我以前也很贫穷,深感贫穷时的无助。我是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帮助下,也更是在畜牧水产局的帮扶下才富裕起来。帮助贫困乡亲,尽自己一份力。”

养牛大户戚建林说:“我是农村人,对贫穷更是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帮助贫困乡亲是一份亲情,也更是一份责任。”

种养大户舒生银说:“我是党员,党员就更应响应党的号召,参与扶贫。”

这些话语,纯朴亲切,发自肺腑,掷地有声,他们代表着全县一千多户养殖大户的心声,更是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

全县养殖大户在畜牧水产局的倡议下,自觉而迅速地参与到扶贫活动中来,有的亲自送来猪仔,有的直接捐赠现金用于购买猪仔,有的则手把手的教导贫困户养殖技术。扶贫互帮活动从倡议发出到猪仔全部送到贫困户手中,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其间的组织工作又是多么地迅速而富有成效。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指出: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才能确保扶贫工作整体推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真正形成全社会扶贫“大合唱”。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劲松

编辑:宋萍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