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党史天天播》
今天推出
《贺龙筹军粮》
↓↓↓
讲述者:县委委员、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吴厚俭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讴歌党的丰功伟绩,这里是溆浦人民广播电台FM104.7溆浦之声《党史天天播》栏目。我是主持人舒秦,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县委委员、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吴厚俭同志来到我们录音间,为大家讲述党史故事。吴书记您好!
吴厚俭: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党史天天播,今天我来讲,我是吴厚俭,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元帅在西藏中甸县也就是现在的香格里拉县向当地僧侣筹粮的故事。
贺龙在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五,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1936年4月,贺龙、任弼时、萧克等率领红二、六军团冲破国民党围追堵截,到达中甸县上江区。途中,粮食不断消耗。前面就是雪山,红军急需更多补给。按照此前的做法,红军都是从当地的百姓和商户手里高价购买粮食。但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当地不少民众早已躲进了深山。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求助噶丹松赞林寺的僧侣,因为当时寺庙的粮仓有大量存粮,但同时,寺里的喇嘛却心怀恐惧、紧闭寺门。
要打破这一局面,必须先取得八大老僧的信赖。这八大老僧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初来乍到,贺龙对藏区情形并不了解,于是他找到了熟悉情况的当地穷苦百姓陆云鹤。为了让陆云鹤信任红军,贺龙将他带到自己住的指挥部,与他朝夕共处。深入了解红军后,陆云鹤放下了戒备,将自己所知一一告诉贺龙,这些对贺龙来说如获至宝。
红军经过小中甸草原到达中甸县城后,并没有急着去噶丹松赞林寺拜访僧侣,而是每到一处先打开监狱,解救农奴。与此同时,红军不断宣传自己的民族政策。一些拥护僧寺的藏民开始有所松动,越来越多人开始回家。一些藏民还举起香案、手捧哈达,将红军大部队迎进了中甸县城。
消息很快传到噶丹松赞林寺僧侣的耳边,他们也想一探究竟,于是派来一名使者拜访贺龙。见面结束时,贺龙将一封亲笔信托使者转交给八大老僧。信里这样写道:“红军允许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对贵喇嘛寺所有僧侣生命财产绝不加以侵犯,并负责保护。”
5月1日,噶丹松赞林寺传来好消息,答应打开粮仓,出售粮食给红军,并邀请贺龙到寺观光。第二天,贺龙、任弼时率领红军40人来到噶丹松赞林寺。贺龙诚恳地表示,红军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一定会保护寺院和僧侣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
听到这番话,八大老僧疑虑恐惧全消,纷纷表示合力支持红军筹粮。贺龙当场将一幅书有“兴盛番族”的锦幛和一对精制的大瓷花瓶赠送给噶丹松赞林寺。八大老僧也拿出了象征高贵礼品的爪格达和一对银嵌木碗,回赠给贺龙。
5月3日,噶丹松赞林寺打开寺庙的3个仓库,将3万余公斤青稞和一批牦牛肉等食物出售给红军。随后,很多商家、富户和藏民也纷纷拿出自己的存货出售。据统计,红军在中甸一共筹粮10多万公斤,为红军翻越大雪山、北上抗日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这条由贺龙赠送给噶丹松赞林寺的红绸锦幛已成为国家级文物,被珍藏于国家军事博物馆,我们如果有机会去到这里,就可以看到。今天的党史故事我就讲到这里,我是吴厚俭,谢谢大家收听。
【片头过渡】(28秒)
主持人:谢谢分享。故事中贺龙元帅身经百战、战绩赫赫,却温良谦虚、爱民如子,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藏民,赢得藏民的支持和拥护。正如毛主席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在困难面前,只有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吴厚俭:是的,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能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正是因为得民心,顺民意。这也指导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才会赢得人们的爱戴。
主持人:谢谢您来到我们的录音间讲党史故事,请推荐一首红色歌曲和听众朋友们一起分享吧。
吴厚俭:好的,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首充满藏族民风的红色歌曲,由索朗旺姆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希望大家喜欢。
主持人:谢谢推荐,也感谢您来到我们录音间做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红色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音乐】《北京的金山上》
主持人:这里是溆浦人民广播电台FM104.7溆浦之声,为您带来的《党史天天播》栏目,我是主持人舒秦,本期栏目已经播送完了,制作戴伟,责任编辑周树华,监制刘达,总监制陈勇,更多资讯请关注红网溆浦站、溆说手机APP视听广播栏目。感谢您的收听,再会!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溆浦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夏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xpnews.net/content/2021/10/18/10304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