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融媒讯(通讯员 张高翔)“咱们村里来了很多清华大学的学生,听说还有好几个博士呢!”“有他们的新思路,山背的乡村振兴会越来越好的!”村民们在村口的小卖部聊得起劲,想一睹清华学子的风采。
支队队员在山背村与村党支部书记合影
1月9日,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湖南怀化支队来到溆浦,开展为期10天乡村振兴实践活动,13名清华学子通过线上线下,以实地参观学党史,入户调研察民情,现场勘测做规划,全面总结谋发展,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为溆浦乡村振兴工作献计献策。
追忆红色故事 寻觅党的初心
1月9日下午,支队首日实践活动来到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追忆红色故事,寻觅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支队一行人走进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在向警予铜像广场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铜像,向铜像三鞠躬,深切追思和缅怀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向警予生平事迹陈列室,以向警予同志从事革命活动时间、地点为线索,通过浮雕、文字、照片、拓本等大量文史资料系统学习了向警予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重温了那段艰苦岁月,感受33岁就为革命献身的坚韧意志、为民情怀和远大理想。
支部队员参观向警予同志纪念馆
来自土木86班的党员蒙丽军说:“今天我们参观了向警予同志纪念馆,追寻革命先辈的成长足迹,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向警予同志一生为革命奋斗,宣扬平等自由的思想,舍小家为大家,从她身上我学到了革命先辈舍身取义的精神。”
深入实地走访 调研发展现状
1月10日起,支队一行人入驻葛竹坪镇山背村,开始入户调研,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山顶片区、村委会片区和村西片区的家庭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村民基本情况、住房情况、基础设施、传统保留等,全方位掌握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和经济状况,与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收获了基层工作的经验。
入户调研
13日下午,工作队拜访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第一届溆浦县摄影家协会主席魏荣光老先生。魏老与大家分享了他从1984年至今在山背村经历的点点滴滴,深刻诠释了山背花瑶梯田的特色与价值。山背花瑶梯田不仅有优美的梯田风光,还有淳朴的花瑶文化和习俗。正如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前主席唐大柏先生在《中国·溆浦花瑶梯田》画册序言中所写:“溆浦县境内的花瑶梯田,既是花瑶民族集居地,又是天下一绝的梯田风光。它线条优美,蜿蜒迂回,气势磅礴,浩荡凌空,为摄影家、画家及文学艺术工作者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
支队队员专访魏荣光
社科学院182班的博士生李正新拉着魏老的手说:“您的故事感染了我们,后续我们会发挥所学,继续关注山背,为山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溆浦县产业开发区,工作队走访了纳纳家居和江辉文化科技公司,深入了解了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对溆浦县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
支队队员调研溆浦产业开发区
在统溪河镇穿岩山村,体验了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生态环保为基础,将溆浦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与旅游资源结合发展的特色旅游产业。
在北斗溪镇椒园研学基地,调研“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的发展模式,参与当地的花瑶民俗,加深了对溆浦如何实现大花瑶旅游产业抱团发展,形成各地特色模式的理解。
在北斗溪镇调研椒园研学基地和溆浦瑶茶产业
乡贤能人齐聚 共绘振兴蓝图
14日下午,在山背村与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返乡创业青年在村部围绕乡村振兴召开座谈会。了解了农业生产、景区民宿、农家乐和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及需求。座谈会上,队员们纷纷表示,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为村民提供管理类、服务类线上培训,品牌运营管理,民宿设计推广,农产品直播带货,乡村教育支持。为山背发展提供多元化强有力的支持。
乡贤能人座谈会
“你们都是我们村里的‘宝’,看到你们好几次因入户都没来得及吃中饭,晚上宿舍的灯都亮到凌晨,桌上还堆满了设计和规划图纸,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非常感谢你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来到我们山背村,成为我们的‘新村民’”山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唐世敦在座谈会上激动而言。
分享学习经验 助力人才提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15日上午,支队队长李翔与队员严纪灵、唐智勇和高子翼四人来到溆浦一中与80名高三学子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分享了高中的学习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学习能力。
交流过程中,清华学子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向同学们展示了清华大学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领先地位及优势,介绍了进入清华的途径,为溆浦一中高三学子考取名校增强了信心。交流会上,分享了如何调整心态和如何备考的一些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大家在学习、心态等方面的疑问,对提问的同学发了清华大学纪念品。
支队队员在溆浦一中做分享交流会
“哥哥姐姐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心得,解答了我们的疑惑,我找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非常感谢他们,我坚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践行‘行胜于言’,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梦想。”溆浦一中高三(9)班学生徐梓强会后感言。
“清”春相遇山背 同心筑梦未来
10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做了调查入户问卷36份、个人问卷60份,召开支队会议10次,发布新闻推送6个,建好乡村振兴工作站3D模型1个,产品推广设计logo6个,对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立做了前期测绘和规划设计展望。
19日上午,在北斗溪镇召开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湖南怀化支队调研反馈座谈会”,支队副队长王梓基于山背的发展现状,从实践起源、文化活动、深入山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做了汇报。
成果汇报会现场
汇报会上提出,将深化多方合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站的建立,充分发挥出工作站的优势,依托高校联盟,借鉴成功案例,实施学校设计——村民手工制作——校企外售的商业模式促进农产品的品牌设计与推广,坚持服务溆浦县“一特两辅” 农业产业布局;依托产业发展的“订单化人才培训”链接高校资源,建设科技专家“三下乡”的基地,借助高校医学院专家,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医养知识的培训和推广,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依托花瑶非遗文化,进一步链接全国各大高校非遗研究的专家学者,通过举办大赛、会议、作品征集,深入挖掘花瑶文化的故事、传说、民宿,推动花瑶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打造文化振兴的“溆浦模式”。
乡村振兴工作站3D模型
“乡村振兴工作站是连接着清华大学与乡村基层的桥梁枢纽,自己很高兴能回到家乡,为家乡的生态旅游、产业振兴出一些‘金点子’,为探索校地合作的新模式做出自己的贡献。”溆浦籍支队队长李翔十分喜悦。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高翔
编辑:夏帆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xpnews.net/content/2022/01/21/10796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