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沅水号子|中国龙舟看怀化,怀化龙舟看哪里?
2024-06-07 22:50:20 字号:

沅水号子|中国龙舟看怀化,怀化龙舟看哪里?

端午将至,龙舟江湖风云再起。

怀化人有多爱划龙舟?从“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宁愿荒掉一垄田,不肯错过扒龙船”“宁输一丘田,不输一篙船!”这些俗语中可见一斑。

6月6日至23日,2024年怀化传统龙舟赛将于洪江市、麻阳、中方县、溆浦、辰溪、沅陵6个县(市)举行,近500支参赛队伍将飞舟逐浪闹五溪。

怀化最精彩的龙舟赛在哪里?请向沅水君说出你的答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源自盘瓠、纪念屈原的龙舟文化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到一年龙舟季。

怀化,古称五溪。沅江引领着舞水、渠水、巫水、辰水、酉水和千百条或宽或窄的溪流浩荡流淌,滋养着五溪人民,也孕育了怀化的龙舟文化。

龙舟习俗起源何时?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龙舟的起源与屈原密切相关。然而据考证,在屈原出生之前,划龙舟的习俗已经存在于怀化。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五溪各族共同敬奉的始祖:盘瓠。

五千年前,帝喾征苗导致国力空虚,政权受到北方犬戎部落的直接威胁。五溪民族领袖盘瓠征讨犬戎,最后割下了吴将军的首级,依旨娶得帝喾女儿辛女,俩人落户安家在沅陵半溪石穴,披荆斩棘,创造文明,盘瓠便被五溪各族奉为始祖。

盘瓠去世以后,其子孙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后人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都打造一只饰有龙形图案的木舟,沿水游弋招魂。(引自金陵、金克剑2008年发表的文章《中国传统龙舟竞渡从湘西沅陵起航》)

这种细长、纤瘦的木舟,即是沅陵传统龙舟的原始雏形。因此,近年盛传龙舟源于沅陵之说。沅陵有句俗语叫“五月五,出盘古,端阳前后听锣鼓”。沅陵流传千年的苗族古歌《漫水神歌》中这样唱道:“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瓠”。

划龙舟是为了纪念祖先盘瓠同样能在麻阳盘瓠祭中得到印证。

盘瓠祭起源于远古的盘瓠图腾崇拜和盘瓠神话,以盘瓠庙为依托,以赛龙舟为主要形式。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历时十七天。龙歌贯穿盘瓠祭始终,《根源歌》详尽地记录了盘瓠部落离开沅水沿辰水迁徙的过程,其中唱道:“别人划船端阳节,漫水划船有根本……”

历经时间发展变化,在溆浦,划龙舟与屈原息息相关。

据《湖南通志》记载:“龙舟竞渡最早始于武陵。”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设武陵郡,定溆浦为郡治之地。作为怀化高庙文化组成部分,溆浦在7800年前就有了龙船祭祀的雏形。

当年屈原放逐沅澧之际,目睹了龙舟竞渡盛况,在《湘君》中作了“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在《东君》中作了“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的生动描述。

相传,屈原五月初五在汨罗投江报国,其噩耗传到溆浦已是农历五月十五。溆浦民众将五月十五定为“大端午”,扒龙船、丢粽粑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从源自盘瓠,到纪念屈原,龙舟文化在怀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图片


怀化最精彩的龙舟赛在哪里?

洪江市人说,当然在洪江市。

安江龙舟赛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赛龙舟是安江百姓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文化活动。2013年至2023年,当地停止了龙舟赛。

6月6日,“凤起高庙 龙腾五溪”2024年怀化传统龙舟赛洪江市分赛场活动在安江镇启动。时隔11年,安江又闻龙舟响。

作为传统龙舟之乡,洪江市有距今7800年保存完好的高庙遗址,出土了中国年代最早的装饰有凤鸟纹、兽面纹和八角星纹等图案的陶器。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具有图腾意蕴。而高庙遗址出土的白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纹、太阳纹)图案。

高庙的远古先民主要以渔猎生活为主,渔猎生活与舟楫密不可分。现在的“燕尾龙舟”带有高庙文化的遗存,保留鳄鱼首、蟒蛇身、飞燕尾这些形状的形成与高庙先民对于凤凰、鳄鱼、蟒蛇的敬畏和崇拜有关,逐步演化为沅水龙舟的形状。越靠近高庙文化核心区,燕尾龙舟的传统性更明显。


图片

2024年怀化传统龙舟赛在洪江市启动(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


沅陵人说,当然在沅陵。

龙舟对沅陵人有着特别的意义。

于他们而言,龙舟是他们的半条命,是刻在骨里、浸入血脉的爱。

已故沅陵本土作家石煌远先生所撰《龙腾序百字文》这样写到:“火之血,酒之气,山之骨,水之魂,五月辰河看龙腾,方识沅陵人……”

沅陵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赛事活动,形成了“偷料”“关头”“赏红”“抢红”“砸船”“两大观点”“三大流派”等一部厚厚的“龙船经”。

2002年,中国龙舟协会郑重授予沅陵 “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光荣称号。近年来,在沅陵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每届比赛均有50只船左右参赛、3000多余运动员参加、20多万观众现场观看,堪称沅陵人的“世界杯”。


图片

▲沅陵2023年传统龙舟大赛(资料图)


麻阳人说,当然在麻阳。

烟雨朦胧的一瞬间中,一叶小舟就像穿越了岁月的长河,奋力冲出迷雾和困境迎面而来……

去年,麻阳龙舟队风雨中“逆流而上”30公里参赛视频爆火就足以说明一切。

带着顽强、背着坚韧,划着不屈不挠,网友们被这种精神所感动,纷纷留言:

“这不正诠释我们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钢铁般的意志”“在苍凉的天地中迎难而上、在湍急的江河里逆水行舟的拼搏精神和霸蛮灵魂震撼心灵!”……

据报道,麻阳174个自然村中,121个村有龙舟。麻阳农村人口大概是25万至26万,而参与龙舟赛事的人口就达到20万左右。其数量之庞大,热情之高涨,让人叹为观止。

麻阳的龙舟运动员在全国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麻阳龙舟曾代表湖南省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代表怀化参加省运会,都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怀化日报视频号特别报道

溆浦人说,当然在溆浦。

大端午,扒龙船,龙船下水打烂鼓。

在溆浦大江口镇,沿江两岸的村落,村村都有龙船。江口民众对龙船的热爱,几近痴迷疯狂,令人热血沸腾。

溆浦扒龙船带有浓烈的“水上舞蹈”风味。通过搏击,把对手丢进河里的“挠”,更是力量和技巧的完美结合,也是溆浦龙船赛最有魅力的地方。

赛前“祭龙”、造船前“偷料”、比赛时“抢水”“抢鸭”等,使溆浦扒龙船别具风采,被列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被省体育局纳入龙腾潇湘·湖南省传统龙船赛系列赛之一。


图片

▲溆浦县第三届“大江口·大端午”龙舟文化节(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潘雨 田敏 摄)


辰溪人说,当然在辰溪。

锣鼓齐鸣,唢呐齐吹,瑶乡汉子整齐挥浆,龙舟如燕似镞,飞矢而去……

辰溪七姓瑶乡的龙船是蛇身燕子尾,按宗族姓氏的不同,将船尾巴染上不同颜色的花纹,为了区分同一姓氏中不同自然村的龙舟,所使用的旗帜的颜色也不同。


图片

▲辰溪首届燕尾龙舟文化艺术节(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潘雨 田敏 摄)


中方人说,当然在中方。

划船的汉子紧握手中的浆,挥动黝黑的臂膀,奋力向前滑行,水面激起阵阵白色的水花……

中方县的燕尾龙舟以速度著称,沿袭古代战船外形,外观古朴厚重,简约大方,鳄鱼首、蟒蛇身,飞燕尾高高翘起,用以掌握快速行舟时船身的平衡。这种形态保存了古楚龙图腾的特征,和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地区龙的形态相似。


图片

▲中方县首届“和谐杯”传统燕尾龙舟赛 (彭慧娟 陈攀 摄)



图片


龙舟文化如何影响怀化人?

有人说中国龙舟看怀化。

不管是沅陵、麻阳、溆浦,亦或是辰溪、中方、洪江市,沅水君认为,怀化的龙舟都是最精彩的、最独一无二的。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诗。诗句中记述的,是当时沅江划龙舟的盛况。

沈从文在《湘行散记》里也曾描写过一段月下龙舟的场景。

在辰河流域,某处叫箱子岩附近的河面上,白天的龙舟比赛业已结束,可一些青年还不尽兴,也互不示弱,于是就一直划到月光铺满河面,舟在月下前行。

沈先生说,这件事让他深感人类语言的贫乏,自从把这次月下龙舟的印象保留心中后,一切书本上的动人记载,看起来就全都平淡无味了。


图片

2024年怀化传统龙舟赛在洪江市启动(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雨 摄)


龙舟文化,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持续影响着五溪人民。

它是一种具象的文化纽带,深深镌刻着时代、民族和地域的烙印。

划龙舟,不仅是一项节日的民俗活动,也是对家乡的情感记忆。岁月更迭,龙舟竞渡已经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怀化端午龙舟竞渡习俗的活态遗存,承载着五溪人民的情感和悠久的民俗文化。

它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纽带,深深激励着五溪人民团结协作、拼搏进取。

划龙舟,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 蕴含着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和理念,它体现了精神上的团结和集体智慧的力量。伴随着一次次的龙舟竞赛,五溪人民将团结进取的精神融入灵魂血脉。

怀化把龙舟竞渡称为“扒龙船”。为什么用“扒”?“扒”念pa(第二声),“扒”意指“用工具把东西聚拢或散开”,极富动感。试着想象一下龙舟队劈波斩浪的场景,这一个“扒”字,是不是更符合怀化人奋勇争先的精神?

▲燕尾龙船“掐龙舟”

你听,沅水号子唱起来了,震天的锣鼓响起来了,五溪儿女都沸腾了。

龙舟竞渡,也是对五溪人民不怕困难、奋楫笃行精神的展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怀化儿女充分传承和发扬龙舟精神,汲取龙舟竞渡的动力源泉,不断砥砺奋进、稳步前行。

龙舟,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年复一年的劈波斩浪中完成与时代的对话,实现文化和精神的延续。

激荡几千年的龙舟竞渡,将在怀化这个城市一直鲜活地激荡下去。

------- 完 --------

文/补秀梅 宋程程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戴靓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