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抗战故事⑦
《抗战日报》在沅陵扛起救亡大旗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承 通讯员 向显桃
《抗战日报》旧址 资料图片
回望烽火岁月,文化抗战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扛起救亡大旗的报纸。一场场“不拿枪的战斗”有力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极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1938年1月28日,田汉在长沙创刊《抗战日报》,被誉为湖南宣传抗日救亡的一面旗帜。1938年7月,因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而停刊。同年12月,《抗战日报》在沅陵复刊,1939年6月16日又被迫停刊。
烽火中诞生
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抗战爆发后,生于湖南长沙东乡的田汉先生积极投身抗战戏剧运动。为适应抗日救亡宣传的需要,田汉在通过戏剧宣传抗日的同时,于1938年1月28日在长沙创办了《抗战日报》,其宗旨是宣传我党政策,介绍我军战绩,推动抗日救亡。该报为四开版,每日一张。起初的工作人员还有廖沫沙和王鲁彦等人。
当时报馆地址设在长沙皇仓坪的一个电影院楼上。《抗战日报》是作为上海《救亡日报》(后由上海迁往广州,再由广州迁往广西)的姊妹报出版的,所以在出版的内容和形式上大致与《救亡日报》相似。
《抗战日报》原件
纸上硝烟
《抗战日报》创办后,徐特立、郭沫若等著名人士为《抗战日报》写过不少稿子。徐特立先生当时是八路军驻湘办事处的代表,为恢复和发展湖南党组织、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团结抗日的一切力量作出了很大贡献。
《抗战日报》出版分发后,很受群众欢迎,销量很大,社会影响力逐日俱增,外界来稿源源不断。整个报纸除国内外要闻以外,每天容纳1.7万字的文章基本上是外来稿,故而工作任务很繁重。
在报馆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抗战日报》得到了外界的大力支持,不少青年和妇女主动来报馆帮忙。当时报纸特别开辟了“抗战妇女”“抗战青年”“抗战儿童”等专栏宣传抗日思想。
1938年7月,国内时局发生很大变化,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在1937年至1938年的短短15个月里,便丧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土地和华南的一些要地。长沙城也成为敌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经常遭到敌军飞机的轰炸。无奈之下,《抗战日报》只得停刊。
1938年11月上旬,为加强《抗战日报》的力量,组织上决定将周立波和廖沫沙、欧阳山、草明等文化名人调往《抗战日报》社工作,去沅陵恢复《抗战日报》。
《抗战日报》原件
沅陵复刊
1938年11月12日,廖沫沙、周立波等人从八路军驻长沙办事处出发,随《抗战日报》社工作人员,搭乘一辆大卡车去中共湘西工作委员会驻地的沅陵,车子上装有铁床和部分印刷工具。
沅陵群众革命热情高,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曾一度风起云涌。在沅陵被定为湖南战时首府后,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机关迁到沅陵,不少机关、学校、工厂和救亡团体纷纷内迁,中共党组织也有不少机构也来到这里。
1938年12月底,《抗战日报》在沅陵复刊,并由蒋寿世任社长,廖沫沙任主编。同时担任中共沅陵县委宣传部长的周立波协助《抗战日报》主编工作,并派欧阳山、草民等同志参加《抗战日报》的编辑工作。《新华日报》工作人员沈绥南等四人随《抗战日报》到沅陵工作。廖沫沙还邀集了王文秋、彭少麟、林岳松等几名同学先后赶到沅陵办报。
周立波、廖沫沙等同志积极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揭露汉奸卖国贼投降言行。因而,《抗战日报》的主旨是宣传团结抗战,推动抗日救亡,向后方人民宣传我党政策,介绍我军战绩。
《抗战日报》复刊出版后影响很大。后来,《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两家报社克服外界的压力和困难,在宣传抗日思想方面形成遥相呼应之势,社会民众抗战热情更为高涨。我党组织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抗战日报》这一宣传喉舌,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把抗日救亡活动推向了高潮。
《抗战日报》沅陵复刊虽然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但因当时时局复杂,经费和物资都很困难。而且,国民党反动派对《抗战日报》刁难由来已久,所以在沅陵复刊的《抗战日报》同样遭到国民党政治上的压力。
据当时继任主编的廖沫沙同志回忆,国民党反动派在《抗战日报》复刊上进行百般阻碍,沅陵城区的发行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中阻挠。尽管《抗战日报》已呈请中华邮政登记,但沅陵城以外的邮寄还是全部被封锁,报纸外出只有通过地下党活动秘密外传。
1939年3至5月间,国民党看到《抗战日报》聚集民众的力量越来越大,便对《抗战日报》进一步施加压力,办报的难度越来越大。
此时,廖沫沙已离开报馆去了长沙,周立波任《抗战日报》执行主编。不久,周立波、廖沫沙也相继离开沅陵去桂林《救亡日报》社工作。在此情况下,《抗战日报》的其他工作人员也被迫相继离开报馆。
1939年6月15日,《抗战日报》发表一篇杂文,写道:“天气炎热,蚊子、臭虫扰人,我睡不久了。”这是一种隐语,暗示报纸会关闭。1939年6月,《抗战日报》又一次被迫停刊。
《抗战日报》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它始终保持当初创刊的宗旨,在引导国人内联外御、积极宣传抗日思想、建立全国人民抗日统一战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党抗战史上一块永恒的丰碑。
来源:怀化新闻网
编辑: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