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沿溪乡:永不褪色的忠诚 退役军人书记的乡村“新战场”
2025-08-15 16:53:01 字号:

沿溪乡:永不褪色的忠诚  退役军人书记的乡村“新战场”

溆浦融媒讯(通讯员 张博文)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阡陌纵横的田野,他从未卸下心中的使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再次吹响了冲锋号角——他叫黎海微,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如今扎根于沿溪乡瓦庄村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他带领乡亲们打了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一曲从战场到田野的壮丽诗篇。

微信图片_20250815110706_258.jpg

“头雁”领航:迷彩方阵扎根乡土

黎海微于2005年11月投身军旅,光荣加入陕西省榆林市武警部队。在部队的淬炼中,他勤奋刻苦、表现突出,于2007年荣获“优秀士兵”称号,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担当与风采。黎海微退役后,毅然放弃城市优渥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瓦庄。

瓦庄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596户,2052人,其中贫困人口211户795人,属于深度贫困村,贫困基数大,脱贫条件差、难度大,面对家乡的落后与乡亲们渴望的眼神,他深知“战场”已变,但那份“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与攻坚克难的锐气从未改变。在村民信任的呼声中,他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将部队锤炼出的钢铁意志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强大动能。

硕果盈枝,“迷彩力量”绘就共富新图景

“要想富,先修路!”黎海微将道路硬化作为头等大事。他周密规划路线,严格监督质量,带领村民投工投劳。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取代了昔日的泥泞小道,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为农产品出山的“快车道”、游客进村的“迎宾道”。2017年以来全村共硬化公路13.48公里,实现了所有村民小组通水泥路,村民出行条件全面改善。

沿溪乡是溆浦瑶茶的发源地,而瓦庄村是瑶茶主产地,围绕瑶茶基地做大做强,及时帮助解决征地用工等问题,现基地稳定发展达320亩,亩均收入达3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成为了瓦庄村产业的一张名片,加快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昔日荒山披上绿装,累累硕果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挖掘本地独特资源,努力打造瓦庄猕猴桃品牌。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乡党委、政府和后盾单位的支持,成功举办了瓦庄村猕猴桃采摘节,由于瓦庄村猕猴桃口味品相均属上乘,猕猴桃被当场抢购一空,瓦庄猕猴桃的名声瞬间打响。如今,瓦庄村已建成标准化猕猴桃种植基地近千亩,年产值突破200万元。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人均年收入较产业起步前增长超过3000元。

微信图片_20250815110706_259.jpg

初心如磐,本色闪耀:始终保持着军人初心

“三件宝”随身带。黎海微的办公室常备“三件宝”——民情笔记本、沾满泥土的胶鞋、穿旧了的工作服,时刻准备着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倾听心声,解决难题。

“领头雁”冲在前。在果园除草施肥、在合作社搬运装车、在抗灾抢险一线……总能看到黎海微冲锋在前的身影。他常说:“当过兵的人,骨头硬,不怕苦,带头上!”

“鱼水情”暖民心。他视村民如亲人,谁家有困难,他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谁家有矛盾,他耐心细致调解。他以真心换真情,成为乡亲们最信赖的“当家人”和“主心骨”。

迷彩绿:绘就乡村振兴最美底色

在黎海微这位“兵支书”的带领下,瓦庄这个曾经闭塞贫困的小山村,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实现了华丽蝶变。村民人均收入大幅跃升,集体经济从“空壳”到壮大,乡亲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对未来更美好的憧憬。

黎海微的事迹,是万千优秀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他用忠诚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铮铮誓言,用担当践行了“建功新时代”的庄严承诺,用汗水浇灌出乡村希望的沃土。他证明,军人本色,在田野上同样能书写壮丽篇章;为民初心,在泥土中更能绽放璀璨光芒!让我们向黎海微这样的优秀退役军人致敬,也期待更多“兵力量”在广袤乡村续写新的荣光!

来源:溆浦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博文

编辑:米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