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6日讯(记者 龙欢)水袖轻舞,灵动于山水之间;高腔嘹亮,回响穿越古今。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县通过“非遗+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古老的辰河高腔从舞台走向山水,成为连接溆浦深厚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动人纽带,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演唱剧目《天官赐福》
“太极阴阳 乾坤景象 丹青上 丹青上善恶昭彰 福禄从天降 福禄从天降”演员梁长凡演唱剧目《天官赐福》。这高亢激昂的唱腔,正是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的辰河高腔。每天上午,在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梨园展演基地里,这样的演出都会准时上演,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这里不仅是演员们展示风采的“梦想乐园”,更是许多老戏迷二十多年来的精神家园。
浓浓人间“烟火气”
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梁长凡说道,“演唱的剧目叫《天官赐福》,曲牌名叫《点绛唇》,此剧目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用自己的声音让溆浦的山山水水变得更加美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打卡游玩。”“在这里看戏看了20多年了,这里的演员和观众都成为了我的好朋友,让我感到了人生的温暖。”观众廖春华激动地说。
为了让非遗“活”起来,送戏下乡已成为传承保护中心的常态化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县200多个村落。而辰河高腔的舞台,更不止于此。通过“非遗+旅游”的模式。他们让辰河高腔跳出传统舞台的局限,在绿水青山之间,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有力助推了本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辰河目连戏代表性传承人周建斌表示,溆浦每逢节庆日都有唱辰河高腔的习惯,唱戏非常热闹,让人流连忘返,更能让人留恋家乡的山山水水,把这种演唱形式融入到旅游和三下乡活动,吸引大家来溆浦旅游,来看看辰河高腔。
山背花瑶梯田体验农耕乐趣
循着辰河高腔的旋律,一条条“非遗+旅游”的路线被串联起来,游客可以深度体验溆浦的魅力。从“屈子行吟”的思蒙碧水丹霞,到“云上梯田”的山背花瑶,再到红色记忆与古风交融的雁鹅界,古老的戏曲成了一枚文化印章,为溆浦的山水盖下独特的印记。
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游客深度体验溆浦魅力,精心推出了三条文旅路线,一是“屈子行吟之旅”,游思蒙碧水丹霞景区、涉江楼体悟楚辞意蕴;二是“民俗风情体验之旅”,走进山背花瑶梯田景区和古村落体验农耕乐趣、品尝特色美食;三是“红色记忆之旅”,走进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和穿岩山景区的红军亭、红军路,传承红色基因再探访雁鹅界古村落,感受红色历史与古村风情的交融。
从梨园剧场到绿水青山,辰河高腔这条动人的文化纽带,正将溆浦的民族文化与文旅资源紧密相连,让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再只是一场听觉盛宴,更是一扇窗口,让人们在品味乡愁的同时,走进溆浦,领略这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旅魅力。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龙欢
编辑:左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